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6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37篇 |
基础医学 | 207篇 |
口腔科学 | 43篇 |
临床医学 | 314篇 |
内科学 | 279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39篇 |
特种医学 | 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30篇 |
综合类 | 650篇 |
预防医学 | 136篇 |
眼科学 | 28篇 |
药学 | 157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87篇 |
肿瘤学 | 3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218篇 |
2001年 | 206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预后.近年来对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进行了大量研究,CA19-9、CA50、CA242、CA494 等均是目前临床诊断胰腺癌的常用标志物,但迄今为止,仍未找到一种对早期胰腺癌有足够敏感性、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来进行肿瘤筛查.一些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1(sVCAM-1)和P选择素等在胰腺癌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B超检查具有简便、经济、无创、无痛的特点,是胰腺癌的首选诊断方法 .单独选用CT、螺旋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EUS)等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上各有其优势与不足.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收集胰液、刷取脱落细胞行细胞学、K-ras基因和端粒酶检查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发展方向.单独某项影像学检查或血清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尚不能满足临床诊断早期胰腺癌的需要,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并建立影像学、脱落细胞、癌基因、抑癌基因、端粒酶等联合诊断的方法 来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As2O3处理后U251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观察As2O3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端粒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RAP-ELISA)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AP-PAGE)银染法检测As2O3处理后U251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As2O3处理后的U251细胞逐渐变圆、脱壁,细胞间接触变松,细胞质中颗粒增多,增殖变慢,细胞周围碎片增多;透射电镜下见较多典型凋亡细胞。1~8μmol/LAs2O3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该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As2O3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2O3能够抑制U25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逆转录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AZT)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和脑胶质瘤细胞并鉴定,两种细胞同时设立为实验组(0.125 mot/L、0.250 mol/L、0.500 mol/L AZT)和对照组.MTT法检测AZT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AZT对两组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均P<0.05),在同一浓度和时间点,AZT对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弱于脑胶质瘤细胞(均P<0.05).0.250 mol/L、0.500 mol/L AZT作用72 h后,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21±1.53)%、(10.60±0.38)%,而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75±1.25)%,(14.30±2,59)%,明显高于胶质瘤干细胞(均P<0.05).AZT对两组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均P<0.05),且在同一浓度和时间点对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脑胶质瘤干细胞(均P<0.05).结论 逆转录酶抑制剂AZT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和脑胶质瘤细胞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调控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实现.脑胶质瘤干细胞的耐药性强于胶质瘤细胞,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telomere shortening through 8-methoxypsoralen(8-MOP)and subsequent ultraviolet A(UVA)irradiation-induced photoaging model i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Methotis Photoag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8-MOP+UVA in skin HDFs.Flow cytometer.enzyme eytochemistry,immunofluorescence,Westem blot and Real-time PCR were employed.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G1 blockage of 8-MOP+UV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24、48、72 h and 7 d(61.4%±1.5% vs 32.8%±1.5%.69.5%±2.2% vs 44.9% ±2.3%.88.2%±1.6% vs 59.8%±1.4%,90.7%±2.5% vs 68.5%±2.6%.all P<0.01).The expression of SA-β-Gal of 8-MOP+UV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24、48、72 h and 7 d(34.87%±0.59% vs 7.11%±0.78%,59.38%±0.46% vs 10.57%±0.47%.72.46%±0.98% vs 11.67%±0.87%,94.33%±0.13% vs 12.04%±0.12%,all P<0.01).8-MOP+UVA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aggravate the oxidative DNA damages,the percentage of 8-oxo-dG positive cell of 8-MOP+UVA group(95.78%±0.14%)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69%±0.09%,P<0.01),8-MOP group(9.76%±0.11%,P<0.01)and UVA group(35.29%±0.14%,P<0.05).8-MOP+UVA treatment could accelerate the telomere shortening.the relative length of telomere of 8-MOP +UVA group were 2.57±0.05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6.63±0.12.P<0.01).The levels of P53,P21WAF-1 and P16INK-4a of 8-MOP+UV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3.00±0.88 vs 0.54±0.10,2.50±0.51 vs 0.42±0.06,2.21±0.34 vs 0.38±0.05,all P<0.01).Conclusion 8-MOP+UVA-induced photoaging of HDFs can be mediated though the regulation of telomere and subsequent P53-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s.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正常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损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所有鲍恩样丘疹病和Bowen病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 正常人对照组、尖锐湿疣组及外阴鳞状细胞癌组中任两组间hTERT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阳性率依次增高。鲍恩样丘疹病组较尖锐湿疣组hTERT表达强度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与Bowen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外阴鳞状细胞癌组表达强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上,Bowen病比鲍恩样丘疹病细胞异形性更明显。结论 端粒酶在正常组织、良性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呈梯度升高,提示端粒酶激活在细胞增生及永生化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DNA倍体和端粒酶活性与FIGO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5例上皮性卵巢癌进行全面准确的FIGO病理分期,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癌细胞进行DNA倍体检测,采用改进的银染TRAP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DNA倍体含量比较:G2与G3比较异倍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期 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比较:病理分级与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二者存在正相关。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存在正相关。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比较:G2与G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期 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期探查,其癌组织的DNA倍体、端粒酶活性与FIGO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正相关。DNA异倍体和端粒酶阳性是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临床意义,并与细胞学进行比较。方法:收集50例妇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包括27例卵巢癌,20例子宫内膜癌,2例输卵管癌和1例原发性腹膜间皮瘤。对照组采用10例良性卵巢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采用TRAP-银染方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同时行细胞学检查。结果:50例妇科恶性肿瘤腹腔液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总的阳性率为74%(37/50),细胞学检查总的阳性率为46%(23/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7。10例对照标本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端粒酶活性测定2例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70%(42/60),二者联合检测恶性肿瘤腹腔液阳性率为76%(38/50)。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液中癌细胞的检出,端粒酶活性检测比细胞学检查更为敏感,可以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方法,尤其是细胞学阴性病例。 相似文献
109.
聆风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21(16):F0001-F0001
剑桥大学Sara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组已经证实一种导致非洲昏睡症(sleeping sickness)的寄生虫已经进化出一种特殊的染色体结构来适应环境。在这种寄生虫中,染色体富含亚端粒序列,这种动态变化区域将染色体末端与富含基因的核心部分连接在一起。这些亚端粒有时占全部基因长度的75%,含有大量与逃避人 相似文献
110.
肺癌患者痰液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研究肺癌患者痰液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运用端粒酶PCR -TR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法对30例肺癌患者及2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液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结果 :肺癌患者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6.7 %(17/30) ,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液标本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24 %(6/25) ,二者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痰液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肺癌与其它良性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且具有方法相对简便、无创、标本易得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