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清热化滞颗粒的主要成份为大黄(酒炒)、焦槟榔、大青叶等,用于治疗乳食内积,久滞化热兼外感风热症.临床研究表明,清热化滞颗粒能明显改善脘腹胀痛、食欲下降等症状.积滞往往与胃肠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清热化滞颗粒治疗积滞化热症的作用机制,我们研究了其对大鼠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1],本文继续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先师王伯岳,1912年生于成都,原籍四川中江县,祖辈迁居成都,三代世医,以儿科著称。自1955年随父王朴诚,由成都调到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部委员,儿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首届儿科研究生导师,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33.
点评     
王付 《家庭医学》2005,20(1):60-60
萝卜治便秘,早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利大小便”,“化积滞”,并有“治下痢”的记载。据相关献记载,食用萝卜,无论是生用,还是熟用,其治疗效果都是通过调和脾胃,保持肠道通畅而取得的。萝卜中所含芥子油能增进饮食,帮助消化,促进肠胃运动,所以有利于促进大便排泄。读所荐此方是得当的,患有便秘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34.
下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最早见于《内经》,而用诸临床,实始于仲景。下法能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泻下瘀血和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故在温热病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多年来采用下法治疗温热病收到良好效果,此仅举2例如下。  相似文献   
35.
阿旺 《药物与人》2003,(8):16-16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宫能症,消化不良等。中医学将胃痛称为胃脘痛,多由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气犯胃、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常,过食生冷或辛辣、油腻的食品,过饮烈酒,损伤脾胃之气)所致。  相似文献   
36.
小儿厌食症多因喂养不当,饮食不洁,过食肥甘,致饮食积滞,损伤脾胃,运化失调引起。本人自2002年3-11月间,自拟方剂治疗小儿厌食症7例,收到较好效果,介绍如下。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年龄2-6岁,  相似文献   
37.
微乐Ⅱ号糖浆治疗小儿积滞3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8.
积滞症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致病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暑湿当令之时易发,以婴幼儿多见。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捏脊、摩腹手法治疗本病16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积滞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泌素、生长抑素的水平。结果:模型建成后,小鼠血浆及小肠组织中CAS含量降低,SS的含量增加;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GAS增加,SS降低,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机理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40.
浅谈下法     
一、下法的形成与发展下法亦称通下法、泻下法、攻里法,乃“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矽八法之一,用以治疗实热内结,肠胃积滞,或水饮停蓄之里实证。通过荡涤肠胃内的实质病邪,使停留在肠胃内的燥屎、实热、宿食、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用泻下法排到体外,从而使病证得到消除或缓解。但也有的病证,不一定是实邪,如肝昏迷、尿毒症等,使用下法,亦可以使病证痊愈或改善病情、缓解症状,亦属下法使用的范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这些都是指应用下法而言。里实证致病因素不同,有寒结、热结、燥结、水结、血结之分,治法亦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下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