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317篇 |
免费 | 5844篇 |
国内免费 | 20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2篇 |
儿科学 | 466篇 |
妇产科学 | 289篇 |
基础医学 | 3157篇 |
口腔科学 | 462篇 |
临床医学 | 15291篇 |
内科学 | 4252篇 |
皮肤病学 | 163篇 |
神经病学 | 3413篇 |
特种医学 | 190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2620篇 |
综合类 | 17135篇 |
预防医学 | 4182篇 |
眼科学 | 310篇 |
药学 | 4077篇 |
143篇 | |
中国医学 | 1344篇 |
肿瘤学 | 15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930篇 |
2023年 | 2571篇 |
2022年 | 3559篇 |
2021年 | 4210篇 |
2020年 | 2752篇 |
2019年 | 2503篇 |
2018年 | 1427篇 |
2017年 | 2183篇 |
2016年 | 2636篇 |
2015年 | 2541篇 |
2014年 | 3609篇 |
2013年 | 3681篇 |
2012年 | 4602篇 |
2011年 | 4912篇 |
2010年 | 4525篇 |
2009年 | 4319篇 |
2008年 | 4277篇 |
2007年 | 3680篇 |
2006年 | 3402篇 |
2005年 | 3115篇 |
2004年 | 2493篇 |
2003年 | 2150篇 |
2002年 | 1820篇 |
2001年 | 1707篇 |
2000年 | 1266篇 |
1999年 | 975篇 |
1998年 | 721篇 |
1997年 | 481篇 |
1996年 | 402篇 |
1995年 | 257篇 |
1994年 | 194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事件相关功能MRI在随意运动脑功能活动区协同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应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手指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的协同作用。方法 选取44名健康受试者,应用信息提示-执行(CUE-GO)行为模式,成像应用GE Signa Iorizon 1.5T磁共振系统,所获数据在SUN与SGI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 对侧初级运动皮层(M1),双侧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区(PMA)、基底节及小脑皮质等区域有明显激活。其中M1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典型单峰曲线;PMA、基底节、小脑皮质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双峰曲线。SMA又分为2个区,为位于前方的辅助运动前区(Pre-SMA)和后方固有区(SMA Proper)。Pre-SMA为双峰曲线,SMA Proper则为单峰曲线。各脑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不完全相同。结论 (1)M1区为运动执行区;而其他脑区则参与运动准备及运动执行,且各脑区在其功能上有一定差异。(2)SMA、PMA、基底节及小脑皮质均为双侧激活,与传统理论略有差异。(3)事件相关fMRI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4)脑内不同脑区、基底节及小脑间其功能活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海洛因烟雾吸入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海洛因烟雾吸入所致的海绵状脑病的CT、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4例加热吸食海洛因烟雾的患者进行颅脑CT或MR平扫和增强,MRI常规行SE序列平扫、增强,以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结果 2例CT扫描的病例表现为双侧小脑半球、脑干、内囊后肢、大脑脚 、胼胝体压部、大脑后部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灶,无强化。2例MRI检查的病例也表现为相应区域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FLAIR像呈高信号,小脑病变较大脑明显,顶枕叶病变较额叶显著,MRS显示脑白质变性,乳酸升高。结论 该病的CT及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病史,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93.
994.
多时相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控快速梯度回波单层多时相 (gatedFMPGR)扫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gatedFMPGR法扫描 ,将所获图像用翻页 (paging)显示观察 ,并与常规三维多层重叠薄层块采集磁化转换血管造影 (3DMOTSA)或三维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造影 (3DPCMRA)进行比较。对动脉瘤、血肿和正常脑组织内信号强度 (SI)波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 3例动脉瘤 ,gatedFMPGR显示瘤内有血液流动 ,其SI波幅明显强于正常脑组织 (t =17 2 1,P <0 0 1) ,其中 31例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 ,用该序列后瘤颈的显示率总体上明显提高 (χ2 =6 88,P <0 0 1)。而 12例Willis环旁血肿及 1例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的SI无明显变化 ,出血灶内SI波幅与正常脑组织趋于一致 (t=1 79,P >0 0 5 )。结论 门控单层多时相扫描技术能较好地区分动脉瘤和血肿 ,对瘤颈、载瘤动脉及瘤体也有较好的显示作用 ,对常规MRA成像方法是 1种良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5.
心肌灌注MRI检测心肌存活的研究(附47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评价MR心肌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RMPI)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4周以上)患者47例。采用1.5T MR扫描仪,胸前心电门控技术,反转恢复快速小角度激励(IR-turbo FLASH)序列,全部患者均在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mmol/kg、MRMPI首过期及5-30min延迟期成像。17例行静息、负荷^99mT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99mTc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99mTc SPECT)进行对照研究。首过期行短轴面成像,延迟期行短轴面及长轴面成像。结果 4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61.7%)首过期显示灌注减低;46例(97.9%)延迟增强,其中透壁型增强10例(21.3%),非透壁增强15例(31.9%),混合型21例(44.7%);无增强1例(2.1%)。在17例153个心肌段^99mTc SPECT诊断无活性心肌段37个,MRMPI示梗死区均有延迟增强,静息、负荷^99mTc SPECT诊断存活心肌段16个,MRMPI示97段无延迟增强,两者符合率87.6%。以静息、负荷^99mTc SPECT作为参考标准,MRMP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83.6%。结论 MRMPI可有效地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活和非存活心肌,以及其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996.
MR分子影像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 2 0年间 ,医学影像学有了明显进展 ,各种影像设备的分辨率不断提高 ,一些实验性成像系统已具有了显微分辨能力[1] ,这些进展将活体影像学带进了基础科学 ,使其可以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与此同时 ,分子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 ,为基因组研究、疾病机理分子水平的阐明及基因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据此 ,Weissleder等[2 ] 提出了分子影像学 (molecularimaging)的概念 ,它指的是活体状态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方法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传统的影像诊断显示的是一些分子改变的终效应 ,而分子影… 相似文献
997.
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炎的MR和CT表现与穿刺活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以及MRI、CT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临床诊断的结缔组织病22例,其中皮肌炎(DM)8例、多肌炎(PM)12例和嗜酸性筋膜炎2例。所有病例均完成大腿CT平扫、MR的T1WI、T2WI、频率预饱和反转恢复(SPIR)序列及CT导向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 穿刺活检、MRI和CT发现肌组织病变分别有17例、14例和5例,发现筋膜病变分别为5例、9例和9例。肌炎、肌萎缩、筋膜炎可单独或合并存在,肌炎(9例)呈现T1WI低信号和T2WI或SPIR高信号改变,肌萎缩(9例)呈T1WI、T2WI高信号以及肌间隙增宽。SPIR检出肌炎明显优于CT和T1WI,P<0.05。DM(6/8)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M(3/12),P<0.05。病情加重期肌炎(7/1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期(2/11),P<0.05。结论 MRI和CT能够客观地反映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病变的类型、累及部位和病情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98.
螺旋CT与MR门静脉成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以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为标准 ,对比分析螺旋CT与MR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 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螺旋CT门静脉成像 (spiralCTportography ,CTP)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 ,3DDCEMRA)和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 ,间隔时间为 0~ 3d。其中 2 9例为肝癌患者 ,伴或不伴门脉高压 ;9例为单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以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结果为标准 ,对照分析CTP和 3DDCEMRA对门静脉病变的显示能力 ,包括 :(1)门静脉成像质量 ;(2 )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 ;(3 )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及分布的范围 ;(4)分别计算 2种检查技术的平均费用。结果 CTP门静脉显影质量的总得分为 617,3DDCEMRA为60 0 ,经配对t检验 ,两者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意义 (t=1 5 61,P >0 0 5 )。CTP和 3DDCEMRA与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对照显示门静脉开放性的总符合率分别为 95 6% (10 9/114)和 96 5 % (110 /114) ,经 χ2检验 ,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814,P >0 0 5 )。除 1例冠状静脉曲张未显示外 ,其余侧支血管在CTP上均清楚显影 ,符合率为 97 1% (3 3 /3 4) ,而 3DDCEMRA漏诊 1例为脐静脉重新开放 ,其余均显示 ,符合率也为 97 1% (3 3 /3 4)。螺旋CT门静脉成像和 3DDC 相似文献
999.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MR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内巨大动脉瘤的MR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 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巨大动脉瘤。结果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MR信号表现多样 ,主要与动脉瘤内是否出现血栓 ,血栓的大小和形成时间的长短 ,和动脉瘤引起的继发改变等因素有关。瘤腔信号 :绝大部分巨大动脉瘤表现出典型的流空现象或流动信号。瘤腔水平可见的血管流动伪影 ,注药后明显强化。血栓信号 :大部分动脉瘤中出现了血栓 ,血栓信号差异很大 ,多呈层状或涡状的混杂信号 ,增强扫描无强化。无血管流空伪影。DSA和MRA可显示动脉瘤瘤腔 ,不能显示动脉瘤内是否存在血栓或闭塞 ,低估动脉瘤的大小。绝大部分动脉瘤可在MRA中证实。结论 MR可清楚显示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全貌 ,包括瘤腔和血栓形成情况 ,是DSA检查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00.
颅内生殖细胞瘤转移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转移的MR影像学表现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 ,对10例具有转移灶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 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中的 10例发生转移 ,转移发生率 40 %,其增强MRI可表现为 :①软脑膜条索状增粗 ;②脑或脊髓表面的结节状信号 ,病变累及部位弥漫性肿胀 ,信号不均 ,脑沟消失 ;③肿瘤前部楔形缺损或三脑室后部“笔尖样”扩大 ;④室管膜下层片状或弥漫性高信号 ;⑤颅外转移征象等。结论 增强MRI能准确检测颅内生殖细胞瘤转移 ,为临床确立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