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787篇 |
免费 | 7036篇 |
国内免费 | 327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14篇 |
儿科学 | 1008篇 |
妇产科学 | 843篇 |
基础医学 | 5024篇 |
口腔科学 | 1135篇 |
临床医学 | 16603篇 |
内科学 | 8908篇 |
皮肤病学 | 960篇 |
神经病学 | 1803篇 |
特种医学 | 347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0篇 |
外科学 | 7188篇 |
综合类 | 33287篇 |
预防医学 | 22879篇 |
眼科学 | 1099篇 |
药学 | 16940篇 |
298篇 | |
中国医学 | 26026篇 |
肿瘤学 | 29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1648篇 |
2023年 | 2935篇 |
2022年 | 3339篇 |
2021年 | 4246篇 |
2020年 | 3506篇 |
2019年 | 2393篇 |
2018年 | 1270篇 |
2017年 | 2117篇 |
2016年 | 2661篇 |
2015年 | 3862篇 |
2014年 | 6323篇 |
2013年 | 6653篇 |
2012年 | 9473篇 |
2011年 | 9454篇 |
2010年 | 6925篇 |
2009年 | 6766篇 |
2008年 | 14455篇 |
2007年 | 7547篇 |
2006年 | 8842篇 |
2005年 | 11638篇 |
2004年 | 6331篇 |
2003年 | 5912篇 |
2002年 | 5656篇 |
2001年 | 3766篇 |
2000年 | 2791篇 |
1999年 | 2007篇 |
1998年 | 1464篇 |
1997年 | 1361篇 |
1996年 | 1025篇 |
1995年 | 1026篇 |
1994年 | 953篇 |
1993年 | 599篇 |
1992年 | 452篇 |
1991年 | 482篇 |
1990年 | 305篇 |
1989年 | 313篇 |
1988年 | 147篇 |
1987年 | 130篇 |
1986年 | 91篇 |
1985年 | 76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31例颌骨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颌骨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CGCG)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病变生物学行为问的关系,探讨颌骨CGCG的性质及诊断。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结合临床随访对比分析31例颌骨CGCG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 31例颌骨CGCG以30岁以下的女性多见,病变多见于下颌,X线表现无特异性。病变中的多核巨细胞(MGC)分布较不均匀,核数较少,以10~19个核多见,病变出血明显,纤维成分丰富,常有含铁血黄素沉积,骨及类骨质多见。比较病变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问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和X线特点病变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侵袭组与复发关系密切。结论 颌骨CGCG是一种非瘤性病变,在病变性质上有别于骨巨细胞瘤,其病理学特点在两者的鉴别上缺乏客观标准并且与其生物学行为无关,结合临床分析对治疗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82.
前牙牙齿工作长度三种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测量牙齿工作长度的方法有 :①手感法 ;②根尖X线法 ;③电测法。本文应用手感法、根尖X线片法和电测法 ,对单根管牙牙齿工作长度测量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自 1999- 0 8~ 2 0 0 1- 0 1,笔者经手治疗的前牙牙髓炎、根尖周炎、残冠、残根 6 5例患者的 10 5个根管 ,应用上述 3种方法测量牙齿工作长度 ,其中男性 2 7例 ,女性 38例 ,年龄 15~ 77岁 ,平均 34.8岁。1.2 仪器电测仪为日本产森田RCM - 1全自动根管长度测定仪。牙片X光机为德国产SironaD330 2 (10mA)。根管扩大针为MANiK -f…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钟状晚期牙胚和成熟牙及牙周组织的特殊染色应用.方法:钟状晚期的人牙胚和成年大鼠的牙及牙周组织石蜡切片,用改良的Gomori和Mallory染色法染色,镜检染色结果.结果:改良Gomori染色,可将钟状晚期牙胚中的釉质基质与牙本质基质、牙及牙周组织中的硬组织与软组织、骨与软骨、染成2 种不同的颜色,便于识别和区分.各种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清晰.结论:牙发育和牙及牙周组织教学科研切片,用改良的Gomori染色,利于观察研究,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4.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与维甲酸诱导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TNF-α)和全反式与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采用rhTNF-α或ATRA诱导72h后,光镜观察发现癌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呈新月状;电镜观察发现癌细胞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出现死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用药2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72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结论:rhTNF-α与ATRA可诱导体外SACC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5.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86.
张敬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3):255-255
一、指示性摘要适用范围指示性摘要为介绍论文主题范围与内容梗概的一种摘要,用于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指出(说明)论文的主要议题和结果(结论)。本刊理论类研究论文或非研究原著类论文,如专题述评研究与思考系统综述学术讨论类文稿,使用指示性摘要。 相似文献
87.
杨静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3):199-199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包头地区高危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的基因型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为将来进行HPV疫苗的接种、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用Real-Time PCR法对2015年至2017年共4413名女性进行15种不同高危基因型的鉴定.结果:包头地区HPV感染率为15.6%(690/4413),最常见基因型为HPV16型,其次为HPV58型、18型.混合基因感染率为23.3%(161/690),HPV16+58混合基因型在多发感染的女性中最常见.HPV基因型的患病率显示为双峰曲线,分别为16~20岁(47.2%)年龄组和56~60岁(25.5%)年龄组.结论:本研究的数据可能对包头地区的HPV宫颈癌筛查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包头地区的当地疫苗接种方案具有支持作用,促进HPV疾病未来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比研究用于检测免疫效应细胞增殖与细胞毒功能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CK?8法、EdU标记法、CFSE标记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NK92细胞增殖[组1:100 U/mL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组2:100 U/mL IL?2+10 U/mL IL?15]。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活细胞染料双标流式法、荧光素酶法检测两组NK92对K562细胞的杀伤。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组2增殖能力强于组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dU和CFSE标记法均提示两组间增殖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活细胞染料双标流式法与荧光素酶法均能够检测出不同效靶比下两组NK92细胞毒功能的差异(P<0.05),LDH释放法在低效靶比下未检测出两组细胞毒性的差异(P>0.05)。以双标流式法的检测值为标准参照,荧光素酶法和LDH释放法的检测值与其呈显著相关性(rS=0.979 4,P<0.001;rS=0.973 2,P<0.001)。结论:CCK?8法更侧重于检测代谢活性,EdU和CFSE标记法更适用于悬浮类免疫细胞的增殖检测。3种细胞毒功能检测具有一致性,活细胞染料双标流式法适合检测对悬浮类靶细胞的杀伤,荧光素酶法比LDH释放法更适用于检测对贴壁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微型组,各2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微型组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参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常规组的70.37%(P<0.05).微型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角及磨牙位移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微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常规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案,能有效矫正患者牙齿问题,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舒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