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5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558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324篇
预防医学   20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5篇
  25篇
中国医学   5693篇
肿瘤学   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582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性激素/促性激素分泌调节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icdialdehyde,MDA)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n=10)和模型组(n=40),模型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androgendeficiencyofagingmale,PADAM)大鼠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32只平均分为4组:温和灸组、瘢痕灸组、药物组和对照组。于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测定大鼠血清总睾酮(total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testosterone,FT)值及悬尾和强迫游泳时间。于治疗后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水平及肾脏、睾丸匀浆SOD、MDA含量。结果:(1)运用环磷酰胺复制PADAM大鼠模型成功。(2)治疗结束后,温和灸组、瘢痕灸组、药物组血清TT、FT含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值均为0.000);血清LH、FSH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值均为0.000);悬尾和强迫游泳时间明显改善(P值均为0.000);肾脏、睾丸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0)而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0);温和灸组与瘢痕灸组、药物组相比较疗效更明显(P=0.004,P=0.009;P=0.000,P=0.000;P=0.000,P=0.003),瘢痕灸组、药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62,P=0.282,P=0.247)。结论:(1)2种灸法均可提高PADAM大鼠血清TT、FT水平及肌张力和抗疲劳能力,其作用与丙酸睾丸素相当。(2)2种灸法均可提高PADAM大鼠体内SOD而降低MDA,提示灸法治疗PADAM可能与其改善体内自由基系统有关联。(3)温和灸疗效更佳,为临床灸法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干预组45例中医护理干预1针灸护理,取穴门、肝、胆、脾、胃、心、肾等穴位,动作轻巧,按压适中;2雀啄灸,点燃艾条,在施灸部位连续如鸟雀啄食反复旋转或左右方向移动5min;3按摩护理,患儿取仰卧体位,分别对内关、神门按揉3min,之后患儿取俯卧体位,采用掌揉法放松背部,自上而下反复进行3min,按揉心俞3min;手法以轻快柔和为主,轻重交替;4银花连翘方(银花、连翘、黄芩、牛蒡子、瓜蒌、薄荷、陈皮、浙贝母、桑白皮各6g,板蓝根10g,甘草3g,紫花地丁8g),1剂/d,水煎150mL,早晚口服。5情志护理。连续干预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连续干预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干预组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3.
古代医家认为灸法有引邪外出,引热外出,引热下移,除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并可助气而补阳,使阳生而阴长.《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灸法,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一般认为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散瘀、通风解表、温中补虚、回阳固脱、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的作用,用于治疗寒证、虚证、阴证.而热证施灸,是指用灸法治疗中医八纲辨证中病性属热的证候.包括外感热病、内伤热病以及外科痈疽疮疡等多种疾病中所出现的热性病证.自《伤寒论》以来,却有热证忌灸之说.但对热证宜灸还是禁灸,还是一个长期颇具争议的问题.而近年来的大量报道表明,灸治热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同时现代医学研究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很多的客观依据.据国内最新研究和大量实验报道证明,灸能退热、抗休克、改善微循环、防止肾功能损害,并有抗病毒和纠正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体液因素紊乱等作用.艾灸可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显著提高白细胞数.又被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所证实,所以热证可灸论被广泛接受,近人用灸法治疗肺结核;灯火灸治疗腮腺炎;直接灸角孙、内关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直接灸治疗高血压痛;灸涌泉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等,都是灸治热证的例证.综上所述,灸治热证既符合中医的反佐法的治疗原则,因此灸法不仅可以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也可用于实热证及虚热证,只要辨证准确,手法得当,壮数足剂,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4.
严少敏 《江西中医药》2020,51(11):58-59
目的:了解隔药饼灸联合综合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基线水平无差异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普通干预组),观察组运用隔药饼灸、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处方、上门随访、定期监测方式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运用健康教育、定期随访方式。随访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B超积分、谷氨酸转氨酶(ALT)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在干预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在干预前后其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间体重指数、血脂、谷丙转氨酶差异也表现出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其发病进展等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慢病管理,充分运用隔药饼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5.
毒蛇咬伤是急性中毒性外科疾病。针灸是中医治疗毒蛇咬伤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隔蒜灸、刺络放血、热敏灸等对改善局部症状、控制蛇毒吸收与扩散、缓解全身症状等有明显优势。笔者就治疗蝮蛇咬伤的古代文献梳理与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毒蛇咬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逆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保护效应的抗氧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逆灸对完全弗氏佐剂关节炎(AA)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机制。方法:大鼠大椎穴逆灸(预先艾灸)。用AA大鼠模型,观察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及下丘脑、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A各组大鼠原发足踝关节滑膜炎症表现更为明显,早期重于继发期,继发期关节软骨呈现部分损坏。同时,AA各组大鼠血浆和下丘脑SOD活性下降(P<0.05或P<0.01);MDA含量增加(P<0.01)。与同期AA各组比较,逆灸可使原发足踝关节的组织病理学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使血浆、下丘脑SOD活性明显回升(P<0.05或P<0.01),血浆MDA明显下降(P<0.05),但仅使继发期AA大鼠下丘脑MDA有所下降(P<0.01),对早期下丘脑MDA影响不大(P>0.05)。逆灸还可使正常大鼠血浆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炎具有阻抑减轻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逆灸调整早期及继发期血液及下丘脑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7.
<正>1病例介绍患者吴某,女,33岁,因腹痛、腹部膨隆、腹胀半年,加重4天,于2001年10月15日入院。半年来患者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腹胀,并逐渐膨隆增大,小便量减少,纳食尚可,无发热腹泻。曾于200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腹部彩色B超、腹部CT检查,发现其下腔静脉肝后段管腔狭窄,直径仅0.4cm(正常为0.7~0.9cm),门静脉直径为1.34cm,中等量腹水。诊断为柏—查综合征。此次入院4天前因饮食不洁致腹痛、腹胀、腹部膨隆再次出现,伴恶心、呕吐、小便量少。查体:体温37.8℃,心率80次/分,血压12/7kPa。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58.
林其盛 《中医杂志》2002,43(12):948-949
<正>龚居中,明代医学家,字应园,江西金溪人,曾任职于太医院,对内、外、儿等科都有所长,著有《红炉点雪》、《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书。《红炉点雪》刊于明代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共4卷。卷1、卷2论述痨瘵各种  相似文献   
159.
针刺督脉经穴治疗颈椎管狭窄症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荣正 《中医杂志》2004,45(12):929-929
<正>颈椎管狭窄症压迫脊髓,轻者可出现上肢无力、发沉、麻木、手指僵硬,握物无力,可伴有下肢无力跛行;甚者引起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笔者通过多年的摸索,应用电针颈段督脉经穴治疗2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均>50岁,最大年龄66岁。全部患者均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示:颈椎相应部位椎间盘不同程度突出,局部椎管明显狭窄,脊髓  相似文献   
160.
【摘要】 目的 分析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脾胃虚寒型 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 (40 例) 与对照组 (40 例), 联合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 溃疡长径、 血清胃泌素 (GAS) 水平、 Hp 转阴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 14 d 后, 联合组患者胃脘疼痛、 食后腹胀、 嗳气泛酸、 恶心反胃评分以及血清 GAS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t = 6.910、 6.318、7.140、 9.345、 8.819, P 均<0.001), 溃疡长径明显短于对照组 (t = 18.860, P<0.001); 联合组患者 Hp 转阴率为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转阴率 67.5% (χ2 = 4.588, P= 0.032); 联合组患者中显效 26 例、 有效 11例、 无效 3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 19 例、 有效 10 例、 无效 11 例 (Z = -1.997, P = 0.046)。 结论 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 Hp 感染性胃溃疡, 可明显降低 GAS 水平, 提高 Hp 转阴率, 改善患者脾胃虚寒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