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575篇 |
免费 | 23043篇 |
国内免费 | 115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72篇 |
儿科学 | 4732篇 |
妇产科学 | 4217篇 |
基础医学 | 13256篇 |
口腔科学 | 5596篇 |
临床医学 | 67591篇 |
内科学 | 36946篇 |
皮肤病学 | 8179篇 |
神经病学 | 10069篇 |
特种医学 | 142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02篇 |
外科学 | 34361篇 |
综合类 | 130794篇 |
预防医学 | 32026篇 |
眼科学 | 6378篇 |
药学 | 56720篇 |
1255篇 | |
中国医学 | 46903篇 |
肿瘤学 | 218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6036篇 |
2023年 | 11584篇 |
2022年 | 14050篇 |
2021年 | 19049篇 |
2020年 | 15165篇 |
2019年 | 11332篇 |
2018年 | 5598篇 |
2017年 | 9454篇 |
2016年 | 10798篇 |
2015年 | 12107篇 |
2014年 | 21234篇 |
2013年 | 20730篇 |
2012年 | 26327篇 |
2011年 | 28159篇 |
2010年 | 26777篇 |
2009年 | 26325篇 |
2008年 | 29486篇 |
2007年 | 25893篇 |
2006年 | 24581篇 |
2005年 | 25018篇 |
2004年 | 20507篇 |
2003年 | 18753篇 |
2002年 | 15767篇 |
2001年 | 14016篇 |
2000年 | 10571篇 |
1999年 | 8068篇 |
1998年 | 7230篇 |
1997年 | 6889篇 |
1996年 | 6506篇 |
1995年 | 5234篇 |
1994年 | 5575篇 |
1993年 | 3379篇 |
1992年 | 2235篇 |
1991年 | 1919篇 |
1990年 | 1528篇 |
1989年 | 1564篇 |
1988年 | 473篇 |
1987年 | 416篇 |
1986年 | 331篇 |
1985年 | 255篇 |
1984年 | 103篇 |
1983年 | 59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中国医药指南》2018,(3)
目的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对肛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肛门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组后3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6.5±1.2)分和(4.2±0.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分别为(38.6±3.4)分和(41.5±3.5)分,观察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分别为(48.5±2.6)分和(51.5±3.1)分,观察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术后患者给予个性化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患者治疗舒适度也可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甲状腺药物联合阿仑膦酸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药物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5.
107.
108.
109.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变异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FH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大,但目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FH患者的遗传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及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以增进广大临床医生对FH患者的认识,规范FH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0.
进展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其中,进展性后循环脑梗死与前循环脑梗死相比,残疾率和死亡率更加显著。由于治疗进展性后循环脑梗死难度大、临床病理生理相关因素复杂,血管因素在重要环节起作用,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本研究对急性进展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