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64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122篇
  1篇
中国医学   39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院地处西藏高原 ,海拔 2 75 0米 ,主要特点是低氧、气压低、寒冷、干燥 ,在此特殊环境下 ,我们对藏族患者真菌与腊门瘙痒症的关系以及比特力口服配合派瑞松软膏外搽的疗效作了初步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4年 2月因肛门瘙痒来诊的藏族患  相似文献   
22.
罗瑞娟 《光明中医》2012,27(12):2418-2419
肛门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局部瘙痒症,病人十分痛苦,长期瘙痒可引起神经衰弱、精神不振、彻夜难眠等。田振国教授在治疗肛门瘙痒症方面有其丰富的经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的成因多由风邪湿毒留滞皮肤腠理之中结而不散所致,临床以"风湿郁结型"为多见,对本病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自拟方"外利汤"以利湿解毒、祛风止痒,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费用低廉,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一种建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随机挑选昆明小鼠,尾静脉取血后测全血RBC、Hb、WBC、嗜酸性粒细胞值,同时取腹部和前腿皮肤检测皮脂腺.剩余昆明小鼠控制饲料和饮水量饲养10 d后,用冷风、碱水和化纤布料连续刺激14d,录像10 min,观察和记录搔抓次数.于第27天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血液取样和皮肤取样,检测内容同前.结果 与实验前相比,动物搔抓次数明显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升高,HCT值升高;RGB、HGB值升高、皮脂腺分泌较前旺盛.结论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模拟临床发病原因采用综合因素初步制造出一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4.
两种方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佳蓓  杨向东  余滕江  辛华  骆春梅 《光明中医》2012,27(12):2459-2460
目的为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10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长效麻醉剂封闭,治疗组采用消风散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显效率为48%(24∕50),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8%(49∕50),治疗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32例(64%),治疗组复发3例(6%),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配合针灸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肯定,且复发率低。在常规封闭疗法无效的情况下,可行消风散配合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5.
陈士新 《河北中医》2012,34(12):1802+1811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无原发性皮损仅有皮肤瘙痒或继发性抓痕、结痂的皮肤病。目前,西医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但停药后易复发。2010-10—2012-01,我们采用中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1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2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6.
AIM: Hypertrophied anal papillae and fibrous anal polyps are not given due importance in the proctology practice. They are mostly ignored being considered as normal structur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demonstrate that hypertrophied anal papillae and fibrous anal polyps could cause symptoms to the patients and that they should be removed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fissure in anus. METHOD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tudied. A hundred patients were studied in group A in which the associated fibrous polyp or papillae were removed by radio frequency surgical device after a lateral subcutaneous sphincterotomy for relieving the sphincter spasm. Another group of a hundred patients who also had papillae or fibrous polyps, were treated by lateral sphincterotomy alone.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RESULTS: Eighty-nine percent patients from group A expresse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treatment in comparison to only 64% from group B who underwent sphincterotomy alone with the papillae or anal polyps left untreated. Group A patients showed a marked reduction with regard to pain and irritation during defecation (P = 0.0011), pricking or foreign body sensation in the anus (P = 0.0006) and pruritus or wetness around the anal verge (P = 0.0008). CONCLUSION: Hypertrophied anal papillae and fibrous anal polyps should be removed during 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 This would add to effective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27.
目的调查洛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皮肤健康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构建老年人皮肤健康状况监测及干预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1—12月在洛阳市7家养老机构居住的489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老年人皮肤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一般情况及疾病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率前3位皮肤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89名老年人,不符合纳入标准163名,实际完成调查问卷326名,收回有效问卷321份。321名养老机构老年人皮肤问题发生率为89.1%(286/321),其中发生率占前3位的皮肤问题依次为皮肤干燥症(58.3%,187/321)、瘙痒症(24.3%,78/321)、浅部真菌感染(14.3%,46/321),其余依次为皮肤撕裂伤、压力性损伤、皮下淤血、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9.3%(30/321)、6.5%(21/321)、4.4%(14/321)、2.2%(7/3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BMI、护肤频率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皮肤干燥症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474、1.904、0.426、2.026;P<0.01);年龄、基础疾病、护肤频率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645、0.575、1.659;P<0.05);年龄、用药种类、MMSE得分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浅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646、0.248、4.539;P<0.05)。发生各类皮肤问题后,大多数老年人未做处理或自行处理。结论洛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较多皮肤健康问题,皮肤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复杂,且相关处理措施不规范。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应需重视老年人皮肤问题的评估与管理,提高护理员皮肤护理水平,加强老年人护肤宣教。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触液核在大鼠慢性瘙痒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月龄,体重240~ 280 g.第一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大鼠分为3组(n=14):生理盐水组(C组)、丙酮组(A组)和恶唑酮组(O组).O组于颈背部涂抹0.5%恶唑酮15μl,C组和A组分别涂抹等容量生理盐水和丙酮,分别于给药后7、9、13、16、17、18、21、23 d重复上述处理,记录每次给药后30 min内搔抓次数,每组取6只动物,在最后1次涂抹恶唑酮后2h取脑组织,测定触液核c-Fos表达.第二部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n=8):正常对照组(C1组)、慢性瘙痒组(CI组)和慢性瘙痒+触液核毁损术组(CI+ KA组),CI组和CI+ KA组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慢性瘙痒模型,触液核毁损术于第8次给药后6h实施,并记录第9次给药后30 min内搔抓次数.结果 第一部分 与C组比较,A组T4-8时搔抓次数增多,O组T1-8时搔抓次数增多,A组和O组触液核c-Fos表达上调(P<0.05);与A组比较,O组T1-8时搔抓次数增多,触液核c-Fos表达上调(P<0.05).第二部分 与C1组比较,CI组和CI+ KA组搔抓次数增多(P<0.05),而CI+ KA组搔抓次数少于CI组(P<0.05).结论 触液核参与了大鼠慢性瘙痒的维持.  相似文献   
29.
司海录 《临床医学》2002,22(9):38-38
肛门瘙痒症是肛肠科、皮肤科门诊常见病。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正Paget病是一种好发于女性乳头、乳晕、乳腺部位的湿疹样癌。乳腺外Paget病(extra 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最早于1889年由Croker[1]首次报告而得名,是一种好发于腹股沟、阴囊、会阴部、肛周等大汗腺较多部位的低恶性癌,而肛周Paget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则非常罕见,由Darier和Coculillard在1893年首次报道[2],国内迄今报告甚少,真正的发病率很难评估,它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和邻近附属器官的肿瘤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