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13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284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近年来 ,我们运用自拟的活血止痛汤和活血舒筋散 ,内服外敷治疗软组织 72例 ,获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72例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5 1例 ,女 2 1例 ,年龄 6~ 72岁 ,平均年龄 37岁 ,病程 2h一 12 0h ,平均2 9h。损伤部位上肢 2 2例 ,下肢 2 9例 ,躯干 2l例。1.2 自拟诊断标准 :有明显的外伤 (挫扭伤 )史 ,损伤时间 5天以内 ,损伤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 :排除骨折、脱位、骨关节病变及合并神经、血管、肌腱、韧带断离者。 72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3 疼痛、肿胀及功能受限分级标…  相似文献   
102.
谢洪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86-187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著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说明痹证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虽有风痹、寒痹、湿痹、寒湿痹、骨痹、肌痹、筋痹、脉痹、皮痹之别,然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热痰、瘀等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痹久则邪气壅塞,血运不畅,脉络不通,可出现皮下结节、关节周围结节,甚至僵硬等症。治疗当祛风祛湿、散瘀…  相似文献   
103.
附子在汉代的应用极为普通 ,经方用附子者达 3 3首。张仲景治疗痹证擅用附子 ,主取其回阳救逆 ,温中散寒、温阳利水、通痹止痛之功 ,颇具特色。现分析如下 :1 治疗胸痹证仲景使用附子治疗胸痹证的方剂有 2首。其一首是乌头赤石脂丸 ,用于“胸痛彻背 ,背痛彻心”之证。此证系阴寒痼结 ,阳气不致。乌头赤石脂丸用附子配合干姜、蜀椒、乌头一派大辛大热之药 ,逐寒止痛。为防止过辛散 ,又佐以赤石脂 ,温里固涩。本方药专力宏 ,对阴寒痼结之胸痹证 ,效如桴鼓。其二是薏苡附子散 ,它适用于“胸痹缓急者”。此胸痹系寒湿阻络而致。一般应兼见经脉…  相似文献   
104.
辨治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文 《光明中医》2003,18(3):F002-F002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出现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西医治之 ,均颇为辣手 ,且迁延难愈。笔者采用恩师云南省名中医、云南中医学院孟如教授“益气为主”之经验辨治该病 ,取得显著疗效 ,兹结合个人体会 ,将治疗该病过程中涉及到的疑点作一粗浅认识 ,尚请同道赐教。1 脾胃气虚必致肝肾不足综观重症肌无力各型的临床表现 ,其关键病机为脾胃气虚 ,但亦终至肝肾不足。脾与胃相表里 ,为后天之本 ,处中焦 ,为气血生化之源 ;职司运化 ,为气机升降之枢机。脾主肌肉、四肢 ,上下睑属脾 ,主升清 ;胃主受纳 ,主通降。若脾失健运 ,脾…  相似文献   
105.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28例患者均为我院中医门诊及住院患者。男性8例 ,女性20例 ,年龄最小为19岁 ,年龄最大为68岁 ,病程最短为1年 ,最长为25年 ,其中1~5年5例(占17 8%) ,6~15年17例(占60 71%) ,15~25年6例(占21 4%)。1 2诊断标准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诊断[1]。2治疗方法28例患者均以血…  相似文献   
106.
兵兵镇痛贴治疗痹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兵兵镇痛贴是武汉海格尔科技有限公司根据透皮吸收原理、配合天然中草药成分制成的高分子凝胶贴剂,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骨挛缩、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疼痛,均有较好的疗效。 我院从2002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兵兵镇痛贴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疼痛30例.并与桂林天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和骨通贴膏作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地龙临床应用五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龙性味咸寒 ,入肝、肺、膀胱三经 ,可清热熄风、通络止痉、平喘利尿。据本草记载及有关医学文献报道 ,本品可用于治疗热病、哮喘、中风偏瘫、痹痛、石淋、痄腮等 ,现将笔者的临床应用经验介绍如下。热哮张某 ,2 3岁。患者哮喘 1 0余年 ,每逢夏季发作 ,呼吸急促 ,胸高气粗 ,喉间有哮鸣音 ,咯痰黄稠胶粘不利。现症见咳呛阵作 ,喘促气粗 ,舌红苔黄 ,脉数。此乃久病痰热内蕴 ,胶结不化 ,肺气失于肃降。以地龙组方清化痰热 ,降气平喘。地龙 1 5 g,杏仁 1 0 g,瓜蒌皮 1 0 g,炙麻黄 3g,生石膏 2 0 g,鱼腥草2 0 g,浙贝母 1 5 g,海蛤壳 2 0 g,沉香 …  相似文献   
108.
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 )俗称冻结肩或五十肩 ,临床以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笔者近几年运用刮痧疗法治疗本病 36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男 7例 ,女 2 9例 ;年龄 40~ 70岁 ;病程 1~ 1 9年。治疗方法以膀胱经、胆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肺经及其穴位为主。选天柱、魄户、膏肓、膈关、肩井、肩、曲池、天宗、肩贞、天、外关、中府等穴为主。可选加肩部及三角肌压痛点。刮拭方法 :1、后颈部 :从天柱至胸椎自上而下刮拭。2、肩上 :颈侧经肩井至肩上由内向外刮拭。3、肩胛 :自上而…  相似文献   
109.
补肾健脾以治根本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不外乎正气不足、邪自外侵、经络阻滞等因素。其病机实质为本虚标实。这类痹证之成因与一般痹证不同 ,它不仅局限于风寒湿之外因 ,而且还兼有肾阳虚、气血亏虚、瘀滞等诸多内因。明代医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指出 :痹证病因多端 ,均属“标”证 ,惟有肾虚 ,才是其“本”也。类风湿的病位在肾 ,而骨又为肾所主。又因类风湿久病不愈 ,久病多虚 ,久必及肾 ,以脾肾最为重要。因此 ,治疗上应补肾健脾 ,这是治本病之根本。补肾应分补肾阴、补肾阳。关节痛烦、筋脉拘急牵引、动则加剧、低热盗汗、日轻夜重…  相似文献   
110.
中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痹症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痹症是因风寒湿三症合而为痹,临床上发病率高,难以治愈,患者非常痛苦.痹症包括风寒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肩腰腿痛等.我们采用HH-QL型华亨中药汽疗仪,对60例痹症患者进行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