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24篇
  免费   4338篇
  国内免费   2254篇
耳鼻咽喉   567篇
儿科学   805篇
妇产科学   943篇
基础医学   2757篇
口腔科学   593篇
临床医学   16466篇
内科学   8598篇
皮肤病学   7001篇
神经病学   1519篇
特种医学   44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9篇
外科学   8178篇
综合类   31998篇
预防医学   9451篇
眼科学   6211篇
药学   14010篇
  173篇
中国医学   11789篇
肿瘤学   1614篇
  2024年   631篇
  2023年   2517篇
  2022年   2187篇
  2021年   2529篇
  2020年   2589篇
  2019年   2392篇
  2018年   1292篇
  2017年   2150篇
  2016年   2480篇
  2015年   2907篇
  2014年   5902篇
  2013年   5885篇
  2012年   7716篇
  2011年   8340篇
  2010年   8063篇
  2009年   7669篇
  2008年   8664篇
  2007年   7815篇
  2006年   7467篇
  2005年   7443篇
  2004年   5500篇
  2003年   4747篇
  2002年   3572篇
  2001年   3095篇
  2000年   2323篇
  1999年   1953篇
  1998年   1619篇
  1997年   1495篇
  1996年   1206篇
  1995年   1124篇
  1994年   898篇
  1993年   615篇
  1992年   550篇
  1991年   503篇
  1990年   452篇
  1989年   538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控制与DN的改善相关性有限,其不是DN的唯一决定因素,血脂代谢等因素也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胆固醇、非典型鞘脂、载脂蛋白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DN。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重、适量运动对DN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已发现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硫辛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因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还有一些药物是通过阻断致病通路治疗DN,但这些尚未在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CSC患者31例40眼,采用单臂试验对患者进行非那雄胺治疗。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下积液状况,ETDRS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检查。结果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有10眼(25.0%)RNL下积液完全消退。持续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有7眼(17.5%)、6眼(15.0%)、7眼(17.5%)、3眼(7.5%)及3眼(7.5%)RNL下积液消退,仅有4眼(10.0%)在治疗后6个月RNL下积液仍存在。患眼EDTRS视力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为(50.00±16.11)个字母,与治疗前(46.16±16.67)个字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3);治疗后2个月(53.39±14.67)个字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03);治疗后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57.39±12.76)个字母、(58.52±12.39)个字母、(59.13±10.76)个字母及(60.42±10.96)个字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而患眼CFT自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74.10±22.74)μm、(273.00±17.22)μm、(263.50±12.81)μm、(263.90±10.62)μm、(259.70±12.48)μm及(252.60±11.00)μm,与治疗前(296.60±35.41)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服药后身体不适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那雄胺对于慢性CSC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有望成为慢性CS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 NTP)连续椎旁阻滞和静脉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研究比较椎旁组与静脉组治疗9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al score of pain, NR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对疼痛及手术有效性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估病人术后腰腿功能改善程度,病人抑郁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RS,JOA,ODI及PHQ-9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0.01)。出院1月随访,椎旁组NRS,JOA及PHQ-9评分改善好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6月,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TP连续椎旁给药预防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神经症状在早期对于疼痛、腰椎功能和情绪改善方面疗效优于静脉用药,而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冠心病患者98例进行动脉造影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胸痛者100例行动脉造影检查为对照组,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单支病变占56.12%,比例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侵犯血管145支,前降支比例最高,占42.07%,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在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男性、高血脂及家族史为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应对上述因素及早进行积极控制,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采用激光与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行激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6(白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S(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68/100)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98/100)更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NOS水平更高,IL-6、VEGF水平更低(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采用激光与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6.
47.
人体表面周围含有丰富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能与室内臭氧发生反应,导致人体周围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等反应产物的浓度升高。这些臭氧产物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皮肤产生刺激,其危害程度可能会超出臭氧对人体的危害。该文介绍了臭氧与人体皮肤油脂的反应过程及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对臭氧沉降速度与反应概率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臭氧暴露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P2hBG、HbA1C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肠道病变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0.
皮肤软组织的扩张器原理是采用扩张器对受损皮肤进行皮下移植,增加皮肤的容量,使皮肤表面产生压力,使其迅速增出新的皮肤,时新的皮肤覆盖到受损的皮肤表面[1]。大面积烧伤后,皮肤形成瘢痕,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增生挛缩且易破溃引发皮肤感染,影响美观,还可使肢体功能受到限制。采取手术修复,使用扩张器扩张皮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