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55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5篇
  4篇
中国医学   6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用疏血通6 mL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9.41%,高于对照组的55.8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尼麦角林,4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6m 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神经损伤指标、细胞凋亡指标、脑血流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2%、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β-肌动蛋白(β-actin)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IGF-1、β-actin和H-FA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水平较同组治疗前下降,而血清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水平较同组治疗前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较同组治疗前均升高,脑血管外周阻力(Rv)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脑血流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约30%患者预后不良,遗留后遗症,如面肌痉挛、病理性面肌联合运动、鳄鱼泪等[1],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负担和生活影响。笔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急性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44例)与B组(40例),A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A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A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利尿、解痉、化痰、扩血管、强心、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肺动脉压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PaO2、PaCO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黏稠性,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作用,从而改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观察组在应用西洛他唑口服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结果 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疏血通注射液对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病人支架植入术后近期血栓性闭塞防治中的增效作用.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病人,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75例在围术期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结果 两组病人近期血栓性闭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vs 2.7%,P<0.05),试验组病人治疗期间未见出血性并发症的增加.结论 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后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可降低支架植入后近期血栓性闭塞的发生率,且不增加病人的出血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8.
杨欢 《医学综述》2016,(5):1029-1031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治疗,奥扎格雷40~8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每日2次,24 h连续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治疗,疏血通注射液6 m L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每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奥扎格雷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44/47)比76.6%(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12±0.21)m Pa·s比(4.52±0.29)m Pa·s,(5.45±0.29)m Pa·s比(7.32±1.31)m Pa·s,(1.19±0.15)m Pa·s比(1.61±0.35)m Pa·s,(2.17±0.11)g/L比(3.19±0.2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8±2.3)分比(18.6±3.1)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8±8比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联合疏血通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9.
朱雪萍  李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308-2312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血浆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样研究方法,病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2016年12月,选择在此期间在西安市五环集团职工医院诊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2 mg加入0.9% NaCl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6 mL加入0.9% NaCl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次/d。两组都治疗观察28 d。比较两组疗效、三尖瓣区最大返流速度(Vmax)和肺动脉压(PAPs)及ET-1水平,同时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9%,观察组为98.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max值、PAPs值与血浆ET-1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能抑制血浆ET-1的表达,改善肺动脉压力,具有抗凝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0.
王进  张志坚 《中国药房》2014,(8):705-70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治疗组和疏血通治疗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传统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疏血通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0 d。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和AT-Ⅲ以及所有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AECOPD患者血浆DD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AT-Ⅲ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患者血浆DD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疏血通治疗组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而AT-Ⅲ、FEV1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疏血通治疗组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AECOPD患者,可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异常,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