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29篇 |
免费 | 386篇 |
国内免费 | 51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27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1229篇 |
预防医学 | 86篇 |
药学 | 1453篇 |
中国医学 | 3617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47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240篇 |
2013年 | 269篇 |
2012年 | 405篇 |
2011年 | 440篇 |
2010年 | 346篇 |
2009年 | 414篇 |
2008年 | 398篇 |
2007年 | 392篇 |
2006年 | 359篇 |
2005年 | 305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210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ater extraction coupling rectification,WER)提取挥发油制备颈复康颗粒对实验性体内、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对WER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进行药理学评价。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WER工艺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12,6 g.kg-1)及空白对照组,各组连续ig给药7 d。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 h,自腹腔动脉取血,置体外血栓形成仪上测量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末次给药后2 h麻醉大鼠,分离颈总动脉,观察记录体内血栓形成时间;自腹腔静脉取血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高切、中切、低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取健康成年家犬30只,分组及给药等同前,观察记录用药前后家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脑血管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CVR),分析WER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WER工艺提取挥发油制备的颈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延缓大鼠血栓形成时间(OT延长率为33.34%,18.87%),降低大鼠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小板5min聚集阻抗值分别为6.15Ω,7.24Ω),在末次给药后30~90 min均可增加家犬脑血流量,且与传统工艺颈复康颗粒同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WER工艺提取挥发油制备的颈复康颗粒较传统工艺制备的颈复康颗粒具有更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砂仁挥发油抗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7批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与抗炎活性的关系,为揭示砂仁挥发油抗炎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7批不同产地的砂仁分别为广西、吴川、蟠龙、春城、永宁的阳春砂,云南、缅甸的绿壳砂,采用GC-MS建立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指纹图谱。取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2.5 mg·kg-1),广西组、吴川组、蟠龙组、春城组、永宁组、云南组、缅甸组(均为3.2 g·kg-1的砂仁挥发油),每组10只,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ig 4 d,经二甲苯造模,测定耳肿胀。数据统计分析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7批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确定了其中13个色谱峰为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了化学成分鉴定;7批砂仁挥发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广西和春城的砂仁无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他产地和地塞米松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P0.05,P0.01)。13个共有峰与抗炎活性均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关联度在0.857~0.734,关联度大小依次为:龙脑芳樟醇樟脑α-松油醇α-香柠烯醇D-柠檬烯乙酸龙脑酯α-檀香醇月桂烯匙叶桉油烯醇α-杜松醇莰烯α-蒎烯。结论:砂仁挥发油抗炎作用为"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其中抗炎作用较好的吴川和永宁的阳春砂其龙脑、芳樟醇含量均较高,具有明显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03.
104.
正交法优选β-环糊精包合白术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 β_环糊精包合白术挥发油的工艺进行优选。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从白术挥发油与β_环糊精的比例 ,包合时间以及包合温度等方面进行筛选。结果 :白术挥发油与β_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二者比例1∶10,包合时间15min ,包合温度30℃。结论 :此工艺可行 ,为白术挥发油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106.
菊科植物莴苣属生菜 Lactuca sativa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据报道 ,其干燥种子注射液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律、降低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1~ 4 ] ,但目前关于其挥发油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生菜茎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 ,经过水蒸气蒸馏提取 ,利用 GC- MS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分析 ,确定了 35个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1 挥发油的提取新鲜生菜茎叶 9kg,经过水蒸气蒸馏 ,乙醚萃取 ,无水硫酸钠干燥后 ,得到挥发油 0 .5m L,保存在乙醚液中。2 分离鉴定2 .1 气相色谱条件 :GC:美国惠普 HP6890 MSD色谱仪… 相似文献
107.
枳实不同炮制品对其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代对枳实的炮制方法较多,早在汉代,就有炙、烧、炒、麸炒等记载;到了宋代又增加了熬、醋制、烂、醋炒等。至明、清两代方法更多,在这众多的炮制方法之中,笔者选出了几种目前使用较多且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如麸炒、砂炒、醋制法),对挥发油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方法一、药材:购于新建县医药公司,本品经鉴定为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nmmL。的干燥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新鲜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抑菌活性测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微量稀释法测试所得挥发油对6种菌株(大肠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四联球菌、藤黄八叠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提取收率为0.72‰,检测到61个化合物,鉴定出57个,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2.92%;该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9,0.78 mg·L-1。结论:从南美蟛蜞菊花中提取挥发油并鉴定化学成分,发现其富含结构多样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南美蟛蜞菊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揭示广藿香茎的发育及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为合理的取药、用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广藿香茎的原分生组织中,未观察到有挥发油分布;在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结构形成早期,挥发油主要分布在茎表皮上着生的腺毛中;在茎的初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挥发油则主要分布在残存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结论广藿香茎内的发挥油主要分布在茎的皮部,广藿香茎皮的厚薄可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