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9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50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29篇
预防医学   86篇
药学   1453篇
中国医学   361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GC法测定石草蒲及其挥发油中α—细辛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芷和石菖蒲配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后,用线栓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利用生化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白芷香豆素组及配伍组大鼠脑梗死范围明显减小,脑含水量明显降低;配伍组对神经缺损症状和梗死范围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白芷香豆素组。白芷香豆素和石菖蒲挥发油配伍后可显著提高脑组织中LDH和SOD的含量;白芷香豆素组和配伍组各炎症因子含量均明显降低,但配伍组降低IL-1β和IL-8含量的作用明显优于白芷香豆素组。结论白芷和石菖蒲配伍通过抗炎和抗氧化发挥抗脑缺血作用,石菖蒲可增强白芷的抗脑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白沙蒿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并考察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白沙蒿挥发油的萃取得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3个主要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挥发油提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优化组合条件。通过测定挥发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白沙蒿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时间55 min,萃取温度59℃,萃取压力32 MPa,在此条件下挥发油萃取得率为(1.99±0.087)%,约为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得率为1.05%)的1.9倍。超临界CO2萃取的白沙蒿挥发油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264和0.045 mg·mL-1结论 优化后的白沙蒿挥发油萃取工艺稳定可靠,萃取的挥发油具有良好自由基清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预测青皮挥发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青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并借助NIST 11.L数据库和人工数据解析进行成分的结构鉴定。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harmMapper数据库等预测青皮挥发油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等挖掘AD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软件映射以获取青皮挥发油防治AD的直接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7.2.1软件挖掘核心节点,利用Venny 2.1.0软件映射并去重后获取青皮挥发油防治AD的间接靶点;借助DAVID 6.7数据库对上述直接和间接靶点(即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7.2.1软件,以节点度值、介数中心度、紧密中心度为指标,对青皮挥发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挖掘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结果与结论:GC-MS法共分离并鉴定出青皮挥发油化学成分40个,均为活性成分,包括右旋柠檬烯、γ-萜品烯等。共挖掘出活性成分对应靶点...  相似文献   
15.
王琪  胡佳亮  张金良  郭宁  吴飞  林晓  康兴东  冯怡 《中成药》2020,(12):3122-3128
目的制备薄荷-荆芥穗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搅拌法制备包合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含油率、包合率、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11∶1,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40%,包合温度47℃,包合时间1.5 h,搅拌速度600 r/min,综合评分为83.24。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薄荷-荆芥穗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6.
正交法优选海风藤挥发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海风藤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直接蒸馏法提取海风藤挥发油,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1.5小时,加6倍量的水,提取6小时.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芷挥发油中抗炎镇痛的活性物质和潜在的靶点蛋白,为进一步明确白芷的抗炎镇痛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确定含量较高的脂肪烃(醇)和萜类成分共计17个小分子化合物为分子对接配体;根据抗炎镇痛的相关靶点,确定κ阿片受体(κOR)、Toll样受体2(TLR2)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18个蛋白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一种中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优选炮姜最佳炮制工艺,明确其工艺参数,为炮姜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7个姜辣素(姜酮、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及10-姜烯酚)含量,外观性状评分和挥发油中共有成分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AHP和主成分权重赋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考察不同炮制时间对炮姜砂烫工艺的影响,并对优选工艺进行验证。结果:炮姜最佳炮制工艺是炮制温度195℃,炮制时间为7.5分钟。结论:结合炮姜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优化的炮制工艺简单、稳定、可行,所得参数为炮姜的研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并对优选工艺进行验证,所得结果更加合理可信,可用于该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银翘解毒片中薄荷、荆芥混合挥发油加入方式,为产品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荆芥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以含油率、包合率及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挥发油(mL)与β-CD(g)比例、包合温度以及包合时间对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工艺的影响。结果:筛选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mL)与β-CD(g)比例1∶6,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2h。结论:确定的挥发油包合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白头婆叶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白头婆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并结合保留指数对这3种方法获得的白头婆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