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838篇
  免费   9002篇
  国内免费   4445篇
耳鼻咽喉   775篇
儿科学   1129篇
妇产科学   934篇
基础医学   6466篇
口腔科学   1509篇
临床医学   21000篇
内科学   10066篇
皮肤病学   959篇
神经病学   2354篇
特种医学   42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8篇
外科学   9018篇
综合类   42101篇
预防医学   23700篇
眼科学   1261篇
药学   18863篇
  344篇
中国医学   36893篇
肿瘤学   3571篇
  2024年   1347篇
  2023年   4556篇
  2022年   4053篇
  2021年   4111篇
  2020年   3616篇
  2019年   3142篇
  2018年   1612篇
  2017年   2784篇
  2016年   3483篇
  2015年   5050篇
  2014年   8270篇
  2013年   8776篇
  2012年   12668篇
  2011年   12393篇
  2010年   8876篇
  2009年   8623篇
  2008年   16296篇
  2007年   8835篇
  2006年   10141篇
  2005年   12440篇
  2004年   7198篇
  2003年   7795篇
  2002年   7560篇
  2001年   4946篇
  2000年   3564篇
  1999年   2436篇
  1998年   1798篇
  1997年   1638篇
  1996年   1245篇
  1995年   1251篇
  1994年   1095篇
  1993年   771篇
  1992年   597篇
  1991年   654篇
  1990年   404篇
  1989年   453篇
  1988年   206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目的:比较慢性胃炎应用抗菌疗法与一般疗法的效果。方法:纳入2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予以普托平(兰索拉唑)+膜固思达(瑞巴派特)连服8周;观察组先行普托平+左氧氟沙星+甲硝唑2周后改用对照组药物6周。结果:观察组症状总有效率50%,对照组20%,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观察组分别50%、70%;对照组20%、20%。结论:慢性胃炎同时先行抗菌疗法治疗后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比单纯抑酸及保护胃黏膜效果好。目前世界上约有50%的人携带Hp,这种微生物被认为是胃部微生物的一部分。近年日趋成熟的基因测序和微生物组学技术已证实,除了Hp外,胃内还存在着其他微生物群落和菌群结构,一旦胃内微生态混乱,或某一菌群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致病[1]。本文研究采用抗菌疗法及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2.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多因外感热毒风邪或血虚生风所致,因此在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时,一定要结合风药的运用,驱除内外邪风,使气血归于平和,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瘙痒。肺主皮毛,皮肤瘙痒与肺也密切相关。另外,调畅患者情志,减缓其焦虑的心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系统评价有关癌症患者心理韧性发展的真实体验,为更好地制定心理韧性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CINAHL、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Psyc INFO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6月相关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42个明确的结果,形成8个类别,汇总成3个整合结果。①心理韧性发展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危机负性期,调节成长期,积极转化期,循环强化期;②心理韧性的阻碍因素:个体(消极应对,错误认知,症状和体象困扰),环境(传统社会文化,医疗环境,家庭负担);③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个体(积极心理与应对方式,复原经历,宗教信仰,自我表露,利他主义与行为),环境(家庭因素,医疗照护,人际支持)。结论 心理韧性的发展是动态循环过程,受个体和环境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心理韧性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4.
135.
目的描述本市高校肺结核学生患者的患病体验,了解本市高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4—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诊治的本市高校肺结核学生患者14例,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其进行深入访谈,对获得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完成访谈,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是多数学生患病后选择在校内隐瞒或部分隐瞒病情、患病学生普遍感觉高校对结核病防控工作重视度不够、多数学生感觉患病后在校内未得到足够的关心、患病学生认为学校缺乏有效的结核病防控措施。结论本市高校师生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对结核病防控工作的不重视,是导致本市高校结核病防控体系执行现状存在不足的重要原因。高校应根据其学校特点,与卫生健康系统协同制订相应的结核病防控措施及方案,并完善本市高校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体系,从而有效控制高校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6.
探讨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久坐引起的肩颈、腰背疼痛的改善效果,为防治大学生肩颈腰背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桂林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350名有肩颈或腰背疼痛问题的大学生分为两组(n=175),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处方干预,干预组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练习.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腰椎JOA评分、VAS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及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t值分别为21.87,18.39,19.40,21.00,18.53,39.08,P值均<0.0l),且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的VAS评分为(1.51±0.63),低于对照组(3.49±0.75)(t=26.74,P<0.05).研究组大学生的疼痛频率降低、疼痛时间缩短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大学生的总有效率为86.86%,高于对照组的4.00%(x2=242.31,P<0.05).结论 对于大学生久坐引起的肩颈、腰背疼痛,坚持进行太极拳练习能够有效放松肩颈腰背肌肉,活动各部位关节,缓解肩、颈、腰、背各部位疼痛,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7.
《吉林医学》2015,(3):596
<正>医学论文中,前言是整篇文章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以不超过200字为宜),说明该研究与前人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所进行研究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引导读者阅读下文。前言中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言该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8.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和生命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同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负担[1].全国伤害监测数据显示,在职业构成中“中学生”始终位居前3位[2-4].据WHO报道,2012年全世界估计有74万名15岁以下儿童因暴力和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伤害所占比例接近90%[5].伤害(包括道路交通伤害、溺水、烧伤和跌倒)已成为导致世界5~15岁儿童死亡和终身残疾的三大原因之一[5],也是我国儿童的“头号”杀手[6-7].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在我国多数居住在边境、贫困地区,本课题组于2016年11月在云南省开展了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伤害的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在中国成年人群中探索生命早期母乳喂养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本研究人群来源于"天津人群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人群研究。生命早期喂养方式的获得来自问卷,MS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2013年最新修订的标准。在不同喂养方式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中,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最终的多元调整模型显示,男性参与者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母乳喂养组为1.00(参考组),在奶粉喂养组为1.14 (0.98, 1.33),在其它食物组为0.99 (0.74, 1.31)。女性参与者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母乳喂养组为1.00(参考组),在奶粉喂养组为1.37 (1.11, 1.68),在其它食物组为0.76 (0.47, 1.19)。结论研究发现,生命早期母乳喂养与奶粉喂养方式相比,成年后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较低。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索生命早期的母乳喂养对成年期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机制。[营养学报,2019,41(3):236-241]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