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中医进社区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中西医不同的理论体系,甚至有些理论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如何让社区民众理解在不同理论系统下对同一疾病的不同认识,是对广大社区医务工作者开展健康教育的一种挑战。我社区在长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一点经验,现陈述于下,仅供探讨。  相似文献   
22.
崔宏煌 《男科医学》2005,9(2):10-11
中西医结合,不仅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使我国医学在治疗男科疾病上具有新的特色,同时为治疗男科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我们应注意中医理论、西医理论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学术思想。它们具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及独特的思维方法。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用西医的理论和知识去硬套中医理论与治疗。  相似文献   
23.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使两者对峙起来,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没有本质的改变,《伤寒论》及其以后的方药至今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病中有效地运用着。形成《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峙的原因,一是人们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相混淆;二是把《伤寒论》治疗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误认为辨证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上的缺限,《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在中医的理论上来看,其本质是相通的,只是各自表述理论问题时的概念,范畴以及所运用的名词术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定前提下推进“寒温统一”的研究,将是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4.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与五昧理论相关的零散存在于十余篇文章中,看似繁芜复杂,其实总分两大体系:药物五味和五性。  相似文献   
25.
正日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项目在京启动。该项目是60余年来首次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就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开展深入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对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成果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6.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方法很多,在古代早有论述,已经形成了完事的理论体系。糖尿病足隶属于中医的“脱疽”范畴。糖尿病足是多种状态的混合体,开始发生于皮肤的浅表溃疡称为“疮疡”,深入筋脉而形成“筋疽”,合并有大血管病变者则成为“脉疽”,“筋疽”或“脉疽”深入骨髓形成“骨疽”或“脱值”。  相似文献   
27.
28.
针对课题组30年热敏灸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路、方法、过程与结果。以临床灸疗热敏现象为切入点,探索灸疗热敏现象的出现规律,挖掘古典文献依据,紧扣临床疗效,提出了"腧学敏化""灸之要,气至而有效""辨敏施灸"三大灸疗新概念,构建了全新的热敏灸理论体系,展示了热敏灸开辟人体功能体表热敏调控的新天地。本文试图说明坚持继承与创新,发扬针灸特色与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是针灸临床工作者永恒的科研主题。同时也试图说明中医临床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是:源于临床-基于经典-继承创新-提高疗效-升华理论-回归临床。  相似文献   
29.
包琳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240-241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因、病机为邪从外受,内传营血,血热血瘀,瘀热搏结,络损血溢;病理特点是病位深在营血,下焦肾脏阴伤血耗,易生他变;基本治法是养阴凉血散瘀。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方治疗具有止妄行之血,清血分之热,散血分之瘀,解血分之毒,阻止阴津耗伤,恢复脏腑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研究应博采众家,古为今用,广泛使用现代先进实验技术和科研手段,多学科的协作研究是温病学理论体系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0.
现在学者将经筋看做是经络系统的一个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研读《内经》后提出,《经筋篇》和《经脉篇》相比,在经脉的起始、循行走向、命名以及文体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经筋篇》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是《经脉篇》的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