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6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16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493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913篇
预防医学   266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455篇
  12篇
中国医学   153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缝背核在针剌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用HRP法,对猫前脑和脑干向中缝背核的纤维投射,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HRP注入中缝背核吻侧部后,在前脑双侧先导回皮质和梨状前区皮质V层出现较多被标记的锥体细胞;缰外侧核出现较密集且形态不一的标记细胞;下丘脑各区(视前区、外侧区、内侧区和后区)也出现散在的标记细胞。 HRP注入中缝背核尾侧部后,除前脑出现标记细胞的部位与HRP注入吻侧部者相同外,在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中央上核,中缝线形核和中缝大核)、臂旁内、外侧核及脑干网状结构等处,也观察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前脑皮质、缰外侧核、下丘脑各区均有纤维直接投射到中缝背核。中缝背核也接受来自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蓝斑、其他中缝核等核团的纤维投射;中缝背核吻侧部和尾侧部的传入投射,存在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即中缝背核吻侧部只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其尾侧部既接受来自前脑的纤维投射,也接受来自脑干的纤维投射。  相似文献   
32.
向猫阴部神经及其分支注入HRP溶液,观察并分析了逆行和跨节追踪的结果。 1.证实阴部神经为含躯体传出、传入,内脏传出、传入纤维的混合神经,其内脏性传出、传入成分仅存在于阴茎背神经中。 2.逆行标记细胞出现于L_7—S_3前角Onuf核和S_(1-3)的中间带外侧核。本文结果表明,Onuf核是支配盆底横纹肌的运动核,但它和其它前角运动核在细胞形态和活性物质的分布上都明显不同。特别是它的一部分神经元的树突形成树突束到达中间带外侧核。本文结合排尿、排便功能从形态学上较详细地讨论了Onuf核和中间带外侧核的关系。 3.本文证明阴部神经领域的内脏初级传入(来自阴茎背神经)和躯体初级传入纤维都向骶髓后连合核区有浓密的投射。结合以往的工作讨论了盆腔脏器、外生殖器的内脏传入和坐骨神经、阴部神经的躯体传入在骶髓后连合核区汇聚的现象及机能意义,推测这种汇聚可能是产生牵涉痛和针刺镇痛机制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3.
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和肾内注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了猫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发现了下述的待点。1.猫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相互融合,呈半环状包绕在肠系膜上(前)动脉的起始处,于其融合部,各发出左、右肾支。肠系膜上神经节与右侧腹腔神经节融合。2.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分别位于腹腔神轻节,同侧主动脉肾神经节和T_(12)~L~4节段的交感干神经节内,並具有局部定位分布的关系。3.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节(82.08%),其次是主动脉肾神经节(12.76%),交感干神经节最少(5.16%)。4.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交感干神经节中有少量呈梭形。5.支配肾周腹膜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与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存在部位、数量和在各种神经节内分布形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34.
本文应用Nissl法,Luxol Fast Blue法及Golgi法对猫延髓尾段背角(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第Ⅴ层进行了系统的细胞构筑学研究。发现此层中含有大、中、小型神经元,其中中型最多,小型次之,大型最少。依树突分支形态及树突棘的多寡,将第Ⅴ层中的神经元分成辐射状和丛状两大类。前者又可分成锥体型、多极型及“双极型”神经元。其中,锥体型与多极型神经元各包括着有棘的及平滑的两类。本文并结合电生理学、细胞内注射技术及HRP追踪技术的研究结果,对第Ⅴ层中神经元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 Nissl染色探讨了 NMDAR1及 GABAA受体α1 和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皮质及小脑核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 ,NMDAR1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分子层的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以及颗粒细胞层的颗粒细胞和胶质细胞呈中等强度的阳性反应 ,小脑核的神经元胞质和部分突起着色明显。 GABAA受体的α1 亚单位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胶质细胞呈弱阳性 ,小脑核的神经元阳性反应明显。GABAA 受体的α3亚单位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着色明显 ,胶质细胞呈免疫反应弱阳性 ,小脑核神经元及纤维着色明显。在 Purkinje细胞层 NMDAR1、GABAA受体α1 及α3亚单位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别占 Purkinje细胞总数的 80 % ,61% ,88%。结论 :NMDAR1、GABAA受体的α1 及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具有广泛的分布。这些受体在介导小脑的复杂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睡眠干预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C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睡眠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POCD的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3 d、7 d,观察组MMSE、A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7 d 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中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睡眠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增强日常活动能力,降低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 及体内外实验探讨六味地黄汤(LWDHD)干预肾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1)通过TCMSP平台检索筛选LWDHD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肾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VennDiagram包对LWDHD活性成分靶点和肾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交集)靶点,即为LWDHD治疗肾纤维化的关键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LWDHD治疗肾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分析核心活性成分;通过STRING平台构建共同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分别通过DAVID数据库、R语言软件的Pathview包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2)体内实验: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LWDHD组(6.75 g·kg-1)及依那普利组(10 mg·kg-1),每组6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肾纤维化大鼠模型。各组以相应药物灌胃给...  相似文献   
38.
猫抓病 (catscratchdisease)是一种少见的由猫抓伤或咬伤引起 ,急性期常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而慢性期则引起以局部淋巴结炎性肿大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 ,属于人兽共患病的一种。我室自 1 990年 1月~ 1 994年 1 2月间 ,共行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 1 70例 ,其中诊断为慢性淋巴结炎或结核性淋巴结炎 ,后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猫抓病者共 5例(5 /1 70 )。本文就这 5例病变的针吸细胞学特点结合其病理组织学特征作一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1 2~ 40岁 ;发病部位 :颌下区 1例、肘部 3例…  相似文献   
39.
目的:首次研究文冠果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光谱方法。结果:从文冠果果壳中分得2种甾醇,经鉴定为:(3β,5α,20R,24S)-豆甾-7,反-22-二烯-3-醇和(3β,5α,20R,24R)-豆甾-7-烯-3-醇。结论:2种甾醇在文冠果中均为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耳叶苔科植物灰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 Steph.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通过理化性质鉴定及光谱数据分化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到3个甾体化合物和4个黄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二十烷酸酯(I)、谷甾醇(Ⅱ)、洋芹素-7,4′-二甲醚(Ⅲ)、黄芩素-6,4′-二甲醚(Ⅳ)、6-羟基本犀草素-6,3′-二甲醚(Ⅴ)、黄芩素-6-甲醚(Ⅳ)和胡萝卜苷(Ⅶ )。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