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112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433篇
预防医学   121篇
药学   122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雌激素对牙槽骨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后雌激素缺乏时对牙槽骨的影响。方法 采用骨密度测定骨小梁参数,包括骨小梁体密度(TBV),骨小梁板厚度(MTPT)和平均骨小梁板间隙(MTPS),同时监测骨Ca^2 ,Mg^2 含量,血清Ca^2 、Mg^2 、P^3 、ALP及空腹尿Ca/Cr值。结果 雌激素水平低下与牙槽骨骨密度降低有正相关关系,骨小量参数也有相应的改变,给予去除卵巢鼠雌激素治疗后骨密度有所增加。结论 雌激素缺乏也能引起牙槽骨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2.
龚雪  钱文昊  苏俭生 《口腔医学》2022,42(7):587-592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对大鼠颌面骨和外周骨创伤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80μg/kg)和PBS。用药两周后,在全麻下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并在同侧胫骨近心端制备骨缺损,缝合创口,继续用药至术后1、4和12周后分批处死,分离并收集骨组织样本。Micro-CT分析各组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HE和Masson染色分析骨缺损区软组织愈合情况、新骨形成情况、有无炎症反应和死骨形成等。ELISA法检测骨改建过程中关键因子RANKL和OPG的表达。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实验组拔牙创表面高低不平,中部浅凹处可见游离的死骨片,而对照组拔牙创新骨形成区域与周边骨质均匀连续,进行了正常的生理性骨改建。实验组胫骨缺损区愈合,骨皮质完整连续,较对照组厚且致密,骨松质内的新生骨亦明显较对照组排列紧密。术后4周和12周,实验组胫骨BV/TV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颌骨BV/TV值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颌骨拔牙创黏膜未愈合或延迟愈合,未愈合的黏膜下方可见暴露骨坏死,骨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且周围伴有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钉行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后关系紊乱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颌骨骨折伴有咬合关系紊乱的病例,应用牵引行开放整复+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再利用钛钉进行骨颌间牵引7~14 d。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短期内恢复咬合关系,效果评价达到Ⅰ级者24例,Ⅱ级者6例。结论:使用牵引钉的牙槽骨颌间牵引术,尤其适用于不能以牙列颌间牵引术恢复咬合关系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4.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偶有口腔组织受累,损害主要见于唇、颊黏膜及牙龈。本文报道一例有口腔病变的克罗恩病,24岁,男性,口腔溃疡不愈半年,伴有2月腹痛史。口腔溃疡活检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临床检查发现除了消化道病损、口腔溃疡、上颌窦黏膜增厚外,出现了罕见的广泛牙槽骨吸收,而患者无牙周病及激素用药史,这一特点在以前的文献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5.
杨进  陈江  黄文秀  赵欣  闫福华 《广东医学》2007,28(7):1030-1033
目的 初步探讨屏障膜与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结合后在牙槽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应用潜能.方法 ①细胞培养:采用犬来源的MSCs体外扩增培养,观察检测非诱导条件下MSCs的生长变化和成骨分化.②动物实验:拔除3只雄性杂种犬的双侧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保留唇舌侧牙槽嵴,制备一近远中向15 mm×5 mm,冠根向8 mm的骨内缺损,随机分3组予以下处理:a.空白对照组:直接缝合牙龈;b.单纯膜组:骨缺损区上覆盖Bio-Gide(R)膜后缝合牙龈;c.膜 MSCs:缺损区植入自身MSCs-胶原膜复合物,细胞朝向骨面,覆盖Bio-Gide(R)膜后缝合牙龈,分别于术后4,8,12周随机取材,进行大体、X线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未加入成骨诱导剂,细胞形态发生变化,钙沉积出现,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3代内扩增的MSCs有成骨活性,原代细胞成骨活性优于传代后细胞.动物实验表明,两盖膜组较空白对照组在8周内有明显的骨形成,但胶原膜加用MSCs在促进骨形成上未见明显区别.结论 MSCs在体外培养能大量扩增,具有自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使用Bio-Gide(R)胶原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术(GBR)可促进成骨,并且与GBR联用MSCs差异不明显,提示两者联合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比较不同包裹面积及不同步距设计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伴有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的右上中切牙压低效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含3种包裹面积(100%、75%、50%)、3种步距设计(0.1 mm, 0.15 mm, 0.2 mm)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3种牙槽骨水平吸收状态下(牙槽骨正常水平、水平吸收1/3、水平吸收1/2),压低右上中切牙时,其位移及牙周膜应力的变化。结果:除牙槽骨水平吸收1/2、包裹面积50%、步距0.1 mm组外,各组右上中切牙主要表现为:在垂直向上近中切角伸长,其余部分压低,近中切角伸长量小于根尖压低量;在唇舌向上牙冠及牙根舌向移动,近中切角及切缘位移量大于根尖。另外,随着矫治器步距的增大,右上中切牙位移量也随之增大。各组右上中切牙牙周膜总体应力分布较均匀,腭侧面应力值大于唇侧面,应力值随矫治器步距增加而增加。矫治器步距设置为0.1 mm时,除包裹面积为50%的矫治器组产生的矫治力小于150 g/cm2,其余组矫治力均介于150~260 g/cm2之间;矫治器步距设置为0.15 mm和0....  相似文献   
107.
人类健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昼夜节律就是其中之一。主要骨细胞存在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参与骨改建,调控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从而达到骨骼内稳态的平衡。本文初步探讨了骨改建的昼夜变化现象和规律,分析了昼夜节律的功能紊乱(如轮班工作)对骨骼代谢和骨骼健康变化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生物钟基因在调节骨量中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使用CBCT测量牙周炎患者的上颌窦黏膜厚度,探讨施耐德膜增厚与相应上颌磨牙牙周状态的关系。方法:收集247名牙周炎患者的CBCT图像,测量并记录年龄、性别、骨吸收最严重的上颌磨牙牙位、相应磨牙的牙周骨丧失(periodontal bone loss, PBL)、相应磨牙的骨吸收方式、施耐德膜最大黏膜厚度(MMT)、最小剩余牙槽骨厚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thickness, minRBT)。施耐德膜厚度>2 mm为病理性增厚,分析施耐德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相关性并构建森林图。结果:121例患者(49.0%)CBCT显示施耐德膜增厚,黏膜增厚与年龄、性别、minRBT、骨吸收方式和牙周骨丧失有相关性(P<0.05)。男性相对于女性发生施耐德膜增厚的风险增加(OR=2.1,95%CI 1.19~3.62,P=0.01)。minRBT≤2 mm较minRBT≥10 mm发生施耐德膜增厚的风险增加(OR=10.2,95%CI 2.40~43.92,P<0.05)。结论:性别和minRBT是牙周炎患者施耐德膜增...  相似文献   
109.
江策  刘建国  高海涛  张疆弢  丰雷  管晓燕  陈欣 《广东医学》2007,28(12):1920-192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rhTGF)-β1对牙周组织改建的调节作用,为临床正畸治疗中加快正畸牙的移动,缩短治疗时间作初步探索.方法 30只SD大鼠牵引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并于不同时间在该牙颊侧牙龈黏膜下注射不同剂量(1,5,10,50,100 ng)rhTGF-β1.加力10 d后,处死大鼠,取正畸牙及牙周组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计数近中牙根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rhTGF-β1注射剂量在1 ng 和5 ng时,压力侧牙周骨组织吸收、改建明显,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注射剂量5 ng时,破骨细胞数目最多(P<0.01);rhTGF-β1注射剂量为10,50与100 ng时则随剂量增大破骨细胞数逐渐减少,且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注射低剂量(<5 ng)rhTGF-β1时,可促进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的形成,增加破骨细胞数目,牙周组织以骨吸收为主;高剂量(10 ng~100ng)时可致以成骨为主的修复性改建.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2种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8只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制备10mm×8mm箱状骨缺损,分别植入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与β-磷酸三钙/聚左旋乳酸2种支架材料,分别在4、6、8、12周时各处死2只。采用肉眼观察,锥形束CT与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效果与材料降解情况。结果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在各时间点成骨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在12周时,完全修复骨缺损。结论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可以快速、有效修复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