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03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215篇
中国医学   239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内经》的成编开创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随着医药学术的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医药学术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内经》内容的分析和推断,这一理论形成的客观基础,归纳起来主要不外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52.
一指禅推拿名释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指禅推拿是国内主要的推拿手法流派,地位显赫,影响极大。挖掘、了解其历史源流及“禅”的原意,揭示其更深层的历史、、哲学和文化涵义,对中医推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者就一指禅的渊源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53.
黄精的本草考证及民族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精最早载于《名医别录》,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出现,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尚未见对其药食同源内容进行系统考证。黄精与玉竹形态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且“女萎”与“葳蕤”常被认为基原同为玉竹。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古籍,以明晰“黄精”“女萎”和“葳蕤”三者关系;从品名、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食药记载和使用禁忌来追溯黄精药食同源的历史沿革;并梳理黄精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传承和发展民族医药。结果表明,古时“黄精”及其异名源于象形、功能、产地等,名称蕴含丰富的神话色彩和道家思想;“黄精”“女萎”和“葳蕤”为3个物种,与前人考证不同;黄精幼苗、花、实及根茎均可食用或入药,其食用记载多于药用记载;《云南民族药志》《中国民族药志要》和《中国民族药辞典》等22本少数民族医药著作记载了26个民族对12种黄精的认识和应用;各民族因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人文习俗等差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954.
《本草纲目》论述药物修治时,常提到“蒸一伏时”、“煅一伏时”之类。一伏时究竟是多长时间,本文通过文献查考,认为《本草纲目》中的“一伏时”就是《圣济总录》所说的“一复时”。“伏”与“复”可以同声通假。“复”有来复即周而复始之意。古代以干支纪时,从子时到子时为一周时,从丑时到丑时亦为一周时,民间叫一个对时。故一复时等于十二个时辰即二十四小时,所以一伏时就是二十四小时。  相似文献   
955.
外感病蓄血证治源流及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述《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医著所论外感病之蓄血证,表明伤寒蓄血证起源较早,温病蓄血证是伤寒蓄血证的深化和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外感病蓄血证。此证程度有较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临床辨治需抓住感受外邪、邪毒深入血而致血热血瘀、瘀血渗入下焦或自下流而不走三条病因病机,治法不外清热、逐瘀、攻下。  相似文献   
956.
远志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应用历史悠久。关于远志品种的考证,近年来已有不同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然而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为确保经典名方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结合现代文献报道与实地调研,从名称、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对远志进行考证,探析本草中记载的远志基原植物。经考证后认为历代所用远志品种主流均为远志科远志亚属内几种近缘物种,自宋代以来,主流品种当为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开心散""地黄饮子""固阴煎"等方中推荐使用此品种。  相似文献   
957.
黑骨藤为民间常用草药,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目前发现黑骨藤中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黑骨藤具有抗炎、镇痛、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抗肿瘤等作用,但具体药效成分尚不明确。本文对黑骨藤的本草考证及民间用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黑骨藤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资料,对防风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逐一进行考证,为含该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防风主流基原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而华山前胡Peucedanum ledebourielloides K.T.Fu、泰山前胡P.wawrae(Wolff) Su等近缘物种原也曾被作为防风入药,现仅作地方习用品。防风原广泛产于我国北方各省,以华北地区所产、有"蚯蚓头"特征的S.divaricata为佳,今因野生资源减少,古代所记载的江苏、湖北等地已不再产出防风,山东、陕西等地产量亦有减少。道地产区北移至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习称"关防风"。历代方书中均强调防风用时须"去芦""去叉枝",多用生品,极少数方剂记载防风须炒制和蜜制。建议在开发含防风药材经典名方时,使用东北等地所产关防风S.divaricata。同时如使用栽培品,需采用仿野生品,应尽量避免性状变异,以确保经典名方开发和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59.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浮""沉"脉不完全相同:1)古人认为浮脉、沉脉可以是生理脉象;2)古人用浮、沉表述疾病状态下脉位浅、深的动态变化;3)古人用静态的浮脉、沉脉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中医对浮脉、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960.
《五十二病方》中的“ ”病,学者多释为疮疡、银屑病;作者根据“无名而痒”、“行山中而 出其身,如牛目”等症候描述释为荨麻疹。“久 ”当为慢性荨麻疹;“露 ”当为身体暴露部位的日光性荨麻疹。《诸病源候论》隐疹中的“查疽”描述的荨麻疹皮损如“山楂子”与《五十二病方》的“牛目”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