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温病条辨》湿病治法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名医吴塘 (鞠通 )是温病学说的集大成者 ,其所著《温病条辨》首倡三焦辨证 ,除了系统整理前人湿病治疗精华之外 ,对湿温病的生理病理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论述颇详 ,拜读之余 ,感触甚多 ,其温病理论不仅包括湿温症而且也包含许多内伤杂病的理论与实践在内。今不揣浅陋 ,择其要而略述于后。1 湿邪特性与生理病理 湿邪致病有内外两途 ,在外者与水同类 ,吴氏谓 :“在天之阳时为雨露 ,阴时为霜雪 ,在山为泉 ,在川为水 ,包含土中者为湿”《条辨 ,下焦》,感受雾露或淋雨 ,久处湿地 ,水湿作业 ,皆可得之 ;在内者多责之脾 ,姿食生冷肥甘 ,久坐… 相似文献
32.
33.
过量放射性损伤与中医温病相似,其病理特点是毒热骤侵,外袭皮毛腠理,内炽脏腑经脉;初期类似温病气分证,常未及治疗,毒热即已深及营血,形成热结阴伤、络伤血瘀之证;治疗当以凉血散血为主,后期当适当扶正。 相似文献
34.
35.
36.
38.
严余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4):5-5
论述《金匮要略》中湿病的治疗问题,认为该书所载详于外湿而略于里湿,仲景所谓“但当利其小便”的治法,仅在示人圭泉,临证之际仍宜将时湿区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分别化、苦燥、通利,以地下相符。 相似文献
39.
湿温是感受湿热之邪所发生的一种外感热病。笔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 ,反复比较 ,认为本病主要包括西医的伤寒、副伤寒 ,夏季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的部分类型 ,以及其他急性热病之有湿热表现者。都可以归属于本病范围。现从湿温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辩证论治并结合病例加以论述。1病因1 1外感湿热 :外感湿热病邪是湿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之邪的形成 ,有因湿邪蕴遏而生热的 ,也有因湿邪与热邪结合而成。本病的发生与时令气候有密切关系 ,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夏秋之交 ,雨多湿重 ,气候炎热 ,日气煦照 ,… 相似文献
40.
湿为六淫之一,其性重浊、粘滞。湿邪所致的病症,如湿邪外袭而见的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倦怠身重;湿在中下二焦出现的大便溏泻、小便浑浊,湿疹流水等。湿病的发生较缓慢,病程长,常被患者所忽视。故《沈氏尊生书》:“湿病……,不论内外,其重袭乎人,多有不觉”。湿为长夏主气,故长夏季节,特别容易发生湿病,如暑湿、泄泻、湿热痢。但湿邪一年四季皆有,故湿病的发生,不仅限于长夏。至于内湿,则因生冷厚味,积滞壅结,脾胃受损,日久中阳不振,水湿不运而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