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风药指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之效的一类药物。根据文献总结,风药可分为发散外风类、平熄内风类及搜风类药物等三类。风药的应用常见于临床各科疾病,在湿病治疗中使用尤其广泛。湿邪为六淫之一,其病病因繁杂,致病多样,风药在湿病证治中常与他药配伍应用,其主要有升发脾胃阳气、调理三焦气机、开玄府透邪及通利血脉等四个作用.在湿病具体应用中,风药根据病机与其配伍药物而发挥不同作用,临床使用当细审病机,辨证论治,正确应用风药。  相似文献   
22.
"分消走泄法"源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法于北齐,详于清代,而明确提出者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分消走泄法"对应疾病为暑温、湿温、湿病等,而其对应之证,乃湿热证。湿浊之邪所盘踞之处均以脾胃为主,旁及于肝,上及于肺,下及于肾,即盘踞中焦,上蒙下注,涉及肺肾。针对湿热病机,"分消走泄法"用药以"轻灵"取胜。"轻灵"二字,不但指药物气味与质地"轻灵",还指药物剂量"轻灵"。临证应圆机活法,精简扼要,力求"轻灵中求纯正"。  相似文献   
23.
张苍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59-1062
皮肤湿病是指以湿为核心病机,以湿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疾患。皮肤湿病发生之前必有蕴湿藏于皮之下肌之外。蕴湿或被六淫邪气诱发,或被体内伏火蒸腾,造成皮肤湿病的急性发作,前者轻,后者重。皮肤湿病急性发作之后会有多种转归,若湿邪滞表,形成湿痹,则会变为皮肤顽症。针对皮肤湿病的不同发作状态可以选用疏风除湿汤、除湿胃苓汤、清热除湿汤、清脾除湿饮等治疗。针对湿痹,搜风除湿汤全面反映了赵老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4.
甘露消毒丹出自清代王孟英《温热经纬》,笔者近10多年来运用本方在治疗湿病、杂症方面屡次收效,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5.
湿邪致病乃湿病。在正常情况下,湿本六气之一,并不致病,但当湿气太过,方为致病邪气,我地处四川盆地,湿气较重,故湿病较多见。在临证中,根据病情不同,分别予以施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湿病在温病学中是一类常见病,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身心压力增大,饮食无规律等诸多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湿邪内生的情况很多。湿邪致病十分广泛,且迁延难愈,湿病几乎存在于各系统的疾病中,包括外感和内伤。另外,现在的病毒性感  相似文献   
27.
黄飞  张雪  张亚强  张军 《陕西中医》2020,(6):703-706
通过梳理中医药干预新冠肺炎的文献和桂林古本《伤寒论》的原文,COVID-19属“伤寒有五”的广义伤寒范畴,兼具伤寒、湿温及温病的特征。具体分析为,暑邪或湿邪伏遏三阴,冬时再遇风、寒之邪,内外相召,外感引动伏邪,终发为“疫毒”之病。 然其病机不离乎伤寒,其治法不离乎六经辨证理论,其方药不离乎经方体系。基于COVID-19的临床特征,结合桂林古本《伤寒论》论述,系统阐述其理、法、方、药特征,初步形成COVID-19中医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28.
29.
30.
湿为六淫之一。湿是一种(氵弥)漫性的重浊水气,这种水气羁于人体,可出现重、痛等症,故名“湿病”。临床颇为常见。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多因阴雨连绵,空气中的湿度增高,或久居卑湿之地,或劳汗衣湿,或雾露晓行等感而得之,使阳气受阻、水液不得蒸发而停滞体内所致,以头重如裹、发热身重、骨节疼痛、四肢浮肿为主证。内湿则因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过用寒凉而导致的脾肾阳虚、运化障碍、水湿停滞所致,其病状为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不渴等。外湿与内湿每每相互影响。外湿伤人多犯脾胃,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使脾失健运,故外湿不除必致脾虚而生内湿,脾虚内湿之人又易感受外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