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04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109篇
  2篇
中国医学   187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龙一梅  李遇春 《陕西中医》2006,27(4):494-494
叶天士医案对后世临证的深远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仔细研读,每每有新的启发和收获。《未刻本叶氏医案》虽记录简单,杂乱无章,但“寥寥数语,而处方之妙,选药之精严,有非他人所能望其项背者”。经整理分类,全书辑“痰饮”医案60余条,均属《金匮》痰饮范畴。其理法方药虽源于仲景,宗“温药和之”治痰饮之法,多用苓桂、真武,然又不拘于祖述,不同于古方。在病机认识及立法遣药方面又多有变创及独到之处。试寻其痰饮证治思想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992.
近代医学家张锡纯注重实践,遣药立方讲求实效,擅长治疗各种温热疾病,他对石膏、薄荷、连翘、蝉境、滑石、羚羊角等药物在温病中的临床运用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对这些经验的挖掘和继承有助于开拓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3.
身热不扬 ,是温病发展过程的一种热象表现 ,见于湿温病。对于其意义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注为 :“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 ,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 ,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亦言 :“湿温潮热 :其特点是身热不扬 (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 ,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 ) ,午后热甚 ,兼见头身困重等症 ,属湿温病。因湿邪粘腻 ,湿遏热伏 ,故身热不扬 ,午后机体阳气渐衰 ,抗病能力减弱 ,故午后热甚。”两书均以触诊的感觉、体温之高低来解释“身热不扬”之涵义 ,似未能尽其内涵。笔者通过临证观察 ,湿温病初期之发热固可见…  相似文献   
994.
血瘀 ,是温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产物 ,其对温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但其辨治方法却与内科杂病之血瘀辨治有所不同。故针对温病血瘀的形成原因、辨别要点、血瘀对温病转归的影响 ,以及治疗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温病初起治疗宜汗与忌汗之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温病初起治疗宜汗与忌汗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忌汗是指忌辛温发汗,宜汗则指病在表,汗是热邪的重要出路,用“辛”使热邪从肌表得以宣泄。指出温病一面宜喜汗解,一面忌汗伤阴,理论说法不一,治疗难以把握。强调宜汗忌汗这对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其结果同样是为了祛邪和保存津液。表明辨证地运用宜汗和忌汗,则能有效地提高温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6.
为找出容桂地区脑卒中发病的时间规律,我们对1996年1月1日~1999年8月31日326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脑梗塞发病高峰时间为6~7AM,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别为5~7AM及7~10PM,因此对社区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利于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97.
论温病“截断疗法”的内涵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莲 《中医药学刊》2001,19(4):338-339
“截断疗法”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出发点的一种治疗思想,其含义包括“截断”与“扭转”两个方面,截断的前提是辨病辨证的结合,辨病治疗是从温病病因的特异性出发,掌握各种温病的病理实质和发病规律,有预见笥的抢先一步,辨证要注意先兆症。截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祛邪务尽务早是温病截断的关键,合理运用祛邪方法,顺势驱邪,多渠道祛邪。体现中医治疗的优势;扶正在截断扭转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益气养阴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不容忽视;体质因素与温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密切相关,结合体质选择治法方药,先证而治,有利于提高截断水平。  相似文献   
998.
《温热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著的一部论述温热疾病的专著。明清时期是温病学说的形成阶段,当时有代表性的著作如吴又可的《瘟疫论》、喻嘉言的《尚论篇》都对温热病的病因病机作了深入的研究,而直到叶天士《温热论》问世.才标志着温病学说走向成熟。从临床实践上看,其内容实际上包括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己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伤寒和副伤寒、败血症、急性白血病等多种急性热病。书中对温热病的理论证治颇为后人推崇,时至今日,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其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9.
握拳与非握拳对上肢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静脉穿刺采用不同配合方式时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80例患者按穿刺点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前臂组(n=40)和手背组(n=40),分别穿刺400次,穿刺时每组均又随机分为握拳配合和非握拳配合两组,观察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 前臂静脉穿刺握拳配合一次成功率为97.4%,高于非握拳配合时的92.8%(P<0.05);手背静脉穿刺非握拳配合一次成功率为96.7%,高于握拳配合时的91.5%(P<0.05)。结论: 前臂静脉穿刺采用握拳配合,手背静脉穿刺采用非握拳配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0.
该文探析《孙子兵法》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影响。在搜集研读古代兵书、医书医案、现代研究内容后,总结出以下7点:不战而胜的战争原则对治未病思想的影响;兵贵神速思想对邪宜速祛、谨防失治误治的提示;奇正之道对医家灵活守、变治法方药的影响;造势技巧对多邪共犯时分而治之的提示;九地的不同战法对三焦分治思想的影响;“君能知军”对全面立体用药的提示;用间思想对反治法的影响。中医人研习并活用兵家文化有助于提高医术,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以兵、医为代表的具有同源性、整体性特点的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