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90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916篇
预防医学   464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23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56篇
肿瘤学   1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实验以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为实验模型,选择卡铂(CBDCA)与温热40℃、42℃联合应用,采用先药后热、热药同时、先热后药3种方案,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杀伤规律进行了观察。表明:1.温热与CBDCA对SGC-7901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增殖和直接杀伤作用;温热与药物联合应用对细胞具有协同抑制增殖和杀伤作用。2.温热和CBDCA的联合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和生长抑制作用均较温热或药物单独作用强,但序贯方面以热药同时为佳。3.温热4O℃作用后细胞“爆发性生长”,表明单纯加热低于42℃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992.
刘宁  李文刚 《北京中医》2005,24(6):370-372
祖国医学理论中没有“传染病”一词,但很早以前就有对疫病的记载。中医认为温疫属于疫病的范畴。许多文献中都对温疫的病因、病机、发病、证候、传变、治疗、预后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它们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温疫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各个时期的学术特点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93.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第八条中论述了温热病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第九条则承上条且又对其加以补充,重点论述湿热病与体质的关系,强调了不同体质外感湿热邪气的治疗注意点,并对温热病与湿热病两类不同性质的温病之治疗原则分别进行了高度概括,最后还指出了温病与杂病治疗的不同.他说:"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邪?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息,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真率而往也.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  相似文献   
994.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定期观察、敷贴放疗、带电粒子照射、局部切除、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眼球除、眶内容剜除、化疗和免疫疗法等。现在的发展趋势已由光凝疗法转到对小肿瘤应用TTT,或对中等、较大肿瘤应用TTT联合放射治疗。本就脉络膜黑色素瘤患的治疗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95.
黄芩、黄柏提取工艺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A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可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其主要成份为黄芩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应不少于9.0%。  相似文献   
996.
在分析了伤寒之表、温病之表和温疫之表等“表证”的证候特点和治疗原则后指出:层次性表证,是八纲辨证中用以标明病势浅深表里概念的“表”,而与一般感冒(风热、风寒)之“表”不同,更不应单指皮毛、肌腠、经络等部位狭义的“表”。只有这样全面正确地认识表证,才能使临床表证的治疗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7.
用BGC-823细胞系经吐温80合并39℃~43℃、20分~100分作用后。观察即时,48小时的SDH组化形态及其相对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合并作用即时最显著,随作用温度、时间增强胞质内SDH颗粒变细、减少并出现浅粉红色小泡。41℃100分作用后多数细胞颗粒消失、充满小泡,43℃后小泡减少,细胞渐成透明状。活性测定各组协同效应明显、41℃20分超过43℃100分作用效应,48小时后仍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98.
构建以恶性疟原虫红内期重要的疫苗候选抗原-裂殖子表面蛋白羧基端编码分子量42000蛋白的基因片段为外源基因的可用作候选核酸疫苗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目前对疟疾核酸疫苗的研究仅见于鼠疟,将恶性疟原虫FUP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羧基端编码42000蛋白的基因片段用常规分子克隆方法,分别克隆入非分泌性真核表达载体VR1012和改建后的分泌型载体VR1012/TA中,通过PCR和酶切鉴定出重组克隆。  相似文献   
999.
盛夏天暑地热 ,易感之而得暑温证 ,初起多见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痛、心闷欲呕等症状 ,笔者运用新加香薷饮加味治疗暑温证 96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住院患者 ,其中男58例 ,女 38例 ;年龄 3~ 58岁 ,病程 1~ 1 0天 ,体温 38~ 40 .1℃。夏暑季节症见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头重如裹或头痛 ,身重或痛 ,口干咽痛、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 ,苔黄(白 )腻 ,脉浮数或滑数。中医辨证属暑热内郁 ,寒邪束表 ,暑湿为寒邪所遏。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 )。除临床症状外 ,…  相似文献   
1000.
在温病发展变化过程中除温邪起着重要作用外,常兼挟诸如痰浊、瘀血、秽浊、湿邪等病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同样会对温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造成严重影响。温病兼挟证的形成概而言之分两大类,一是本有宿疾又受温邪而发病;二是发生温病后随着病理演变而产生。无论哪种类型兼挟证的存在,都会使病因病机复杂化,病程延长,发热难退,不利恢复。叶氏对湿病兼挟证的辨治十分重视,往往是从既病防变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这类病证的,其思维与方法对中医药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本文就温病兼痰浊的辨治运用探讨如下。1 温病兼痰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