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995篇 |
免费 | 22083篇 |
国内免费 | 127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05篇 |
儿科学 | 2691篇 |
妇产科学 | 1789篇 |
基础医学 | 13513篇 |
口腔科学 | 2520篇 |
临床医学 | 29588篇 |
内科学 | 23668篇 |
皮肤病学 | 2053篇 |
神经病学 | 6014篇 |
特种医学 | 52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11012篇 |
综合类 | 76669篇 |
预防医学 | 20768篇 |
眼科学 | 2067篇 |
药学 | 72699篇 |
588篇 | |
中国医学 | 41217篇 |
肿瘤学 | 75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5570篇 |
2023年 | 9781篇 |
2022年 | 11147篇 |
2021年 | 13862篇 |
2020年 | 11090篇 |
2019年 | 8905篇 |
2018年 | 4872篇 |
2017年 | 8355篇 |
2016年 | 8654篇 |
2015年 | 9899篇 |
2014年 | 14135篇 |
2013年 | 14511篇 |
2012年 | 19301篇 |
2011年 | 20706篇 |
2010年 | 19055篇 |
2009年 | 18619篇 |
2008年 | 18993篇 |
2007年 | 18233篇 |
2006年 | 16903篇 |
2005年 | 16078篇 |
2004年 | 13309篇 |
2003年 | 9308篇 |
2002年 | 5515篇 |
2001年 | 4650篇 |
2000年 | 3659篇 |
1999年 | 2922篇 |
1998年 | 2158篇 |
1997年 | 1827篇 |
1996年 | 1173篇 |
1995年 | 1168篇 |
1994年 | 954篇 |
1993年 | 935篇 |
1992年 | 832篇 |
1991年 | 785篇 |
1990年 | 707篇 |
1989年 | 611篇 |
1988年 | 505篇 |
1987年 | 386篇 |
1986年 | 297篇 |
1985年 | 169篇 |
1984年 | 83篇 |
1983年 | 75篇 |
1982年 | 59篇 |
1981年 | 4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4.
目的采用丙酮-乙醚-水(acetone-ether-water, AEW)贯序涂抹法建立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检测皮肤和背根神经节(DRG)中MrgprA3和TRPA1 m RNA的表达,初步探讨MrgprA3和TRPA1在AEW诱发的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9周龄C57BL/6雄鼠12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颈背部皮肤涂抹丙酮/乙醚(1:1)和水,连续7 d制造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对照组小鼠涂抹蒸馏水,时间频率与模型组相同。观察小鼠搔抓行为学,皮肤组织学(HE染色)、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甲苯胺蓝染色),RT-qPCR分析MrgprA3和TRPA1在颈段背根神经节(DRG)和病损皮肤中m 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抓挠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病损部位皮肤水分明显减少,皮肤干燥、脱屑,病理提示表皮增厚明显,真皮层肥大细胞浸润不明显;颈部病损皮肤和颈部脊神经节中MrgprA3和TRPA1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丙酮-乙醚和水贯序涂抹法成功建立小鼠干皮症慢性瘙痒模型,MrgprA... 更多 相似文献
25.
27.
28.
29.
背景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免疫系统紊乱可能是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然而免疫因子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外周血、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在腹型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了解肠道菌群失调与腹型HSP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急性期腹型HSP患儿为观察组, 16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外周血、粪便标本;选取2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急性期腹型HSP患儿为病例组,8例胃镜检查无明显黏膜病变的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毒性T细胞-17(Tc17)细胞比例; ELISA检测血浆IL-17、IL-6、IL-23、γ-干扰素(IFN-γ)细胞因子含量; HE染色观察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组织病理改变;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黏膜IL-17、IL-6、IL-23、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细菌16S rDNA法检测肠道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数量.结果观察组Th17与Tc17细胞比例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血浆IL-17、IL-6、IL-2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病例组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部分可见血管炎性病变.病例组十二指肠黏膜IL-17、IL-6、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5).观察组双歧杆菌数量、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参与了腹型HSP患儿全身及肠黏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促进IL-17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腹型HSP的发病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