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810篇 |
免费 | 3716篇 |
国内免费 | 32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16篇 |
儿科学 | 786篇 |
妇产科学 | 610篇 |
基础医学 | 2369篇 |
口腔科学 | 535篇 |
临床医学 | 14165篇 |
内科学 | 9005篇 |
皮肤病学 | 1264篇 |
神经病学 | 857篇 |
特种医学 | 197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6篇 |
外科学 | 2666篇 |
综合类 | 24596篇 |
预防医学 | 9716篇 |
眼科学 | 843篇 |
药学 | 16103篇 |
118篇 | |
中国医学 | 9352篇 |
肿瘤学 | 15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1篇 |
2023年 | 1475篇 |
2022年 | 1950篇 |
2021年 | 2707篇 |
2020年 | 1852篇 |
2019年 | 1698篇 |
2018年 | 911篇 |
2017年 | 1451篇 |
2016年 | 1885篇 |
2015年 | 2339篇 |
2014年 | 3956篇 |
2013年 | 4140篇 |
2012年 | 5311篇 |
2011年 | 5852篇 |
2010年 | 5613篇 |
2009年 | 5363篇 |
2008年 | 6049篇 |
2007年 | 5256篇 |
2006年 | 5366篇 |
2005年 | 5364篇 |
2004年 | 4071篇 |
2003年 | 3985篇 |
2002年 | 3242篇 |
2001年 | 2821篇 |
2000年 | 2232篇 |
1999年 | 1789篇 |
1998年 | 1534篇 |
1997年 | 1402篇 |
1996年 | 1322篇 |
1995年 | 1302篇 |
1994年 | 1093篇 |
1993年 | 831篇 |
1992年 | 661篇 |
1991年 | 665篇 |
1990年 | 556篇 |
1989年 | 587篇 |
1988年 | 255篇 |
1987年 | 184篇 |
1986年 | 155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吉林医学》2020,(1)
目的:探究女性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病原学检测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女性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患者2 100例采集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耐药性。结果:2 100例患者的支原体培养结果阳性946例,支原体阳性检出率45.05%,其中UU阳性653例,MH阳性46例,UU+MH阳性247例;强力霉素对于UU,MH以及UU+MH感染患者的敏感性最高,患者对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司帕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对于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为UU,对于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具有重要的效果。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治疗,可更有效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强力霉素可作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一线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942.
943.
《医学动物防制》2019,(11)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对2016-2017年至某院就诊的2 26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支原体及药敏进行检测。结果 2 262例病人中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61. 05%;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 urealyticum,Uu)感染阳性率为48. 76%,单纯人型支原体(M hominis,Mh)感染阳性率为4. 82%,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7. 47%;女性病人总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χ2=92. 44,P 0. 05);支原体阳性病人以20~30岁所占比例最高,为52. 0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原始霉素对各类型支原体的敏感性高,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各类支原体的耐药性高。结论加强泌尿生殖道感染病人支原体及药敏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4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92-94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方式以及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2288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60株,占总数的2.6%。进行菌株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然后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占总数的50.0%;其次为神经外科,占总数的26.7%;再次为神经内科,占总数的13.4%;最后为呼吸科、骨科、普外科,均占总数的3.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均为100.0%;其次为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均为96.7%;再次为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耐药性分别为93.3%、90.0%、90.0%、83.3%,最后为阿米卡星,耐药性为16.7%;对多黏菌素B不耐药,耐药性为0。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布较为集中,高度耐药于常见抗菌药物,实时监控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能够对其在医院内传播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945.
目的:分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分泌的外泌体,研究其对人血的溶血性能。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从脐带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进行鉴定;制备人红细胞悬液,加入不同浓度外泌体,进行溶血试验,用试管法观察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计算溶血度。结果:分离获得的外泌体特异富集蛋白CD9、CD81、Alix,不含有高尔基体蛋白Gm130;透射电镜下可见其呈杯盘状结构,粒径直径为40~120 nm;脐带干细胞外泌体对人血的溶血率小于5%。结论:HUCMSC分泌的外泌体具有外泌体的经典结构及典型特征,不引起人血溶血反应,为未来脐带干细胞外泌体作为载体进行药物递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46.
目的优选金蕾胶囊的提取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出膏率、当药黄素和当药醇苷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金蕾胶囊的提取工艺;采用湿法制粒,以合格颗粒得率、流动性、水分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金蕾胶囊内容物颗粒的制备工艺;采用手工法填充胶囊,并对装量差异限度进行检查。结果金蕾胶囊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 h。金蕾胶囊内容物颗粒的制备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比为1∶1,麦芽糊精与微粉硅胶比为10∶1,混合后以80%乙醇湿法制粒。所制得的金蕾胶囊装量差异限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结论该法提取工艺简便、稳定,胶囊内容物颗粒的制备工艺符合颗粒剂的制备要求,为金蕾胶囊的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47.
目的:优选玉女煎汤剂的水提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毛蕊花糖苷、芒果苷、β-蜕皮甾酮的转移率与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玉女煎汤剂的水提工艺。结果:优化的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加6倍量的水,浸泡时间为30 min,煎煮时间武火5 min,文火30 min。此条件下测得毛蕊花糖苷、芒果苷和β-蜕皮甾酮的转移率分别为60.35%、43.58%和58.84%,干膏得率为34.68%。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玉女煎汤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948.
目的:建立蜂珍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进行蜂珍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以试验菌株的回收率为指标,考察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建立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方法。结果:采用平皿法通过增加供试品稀释液法(1∶100)检查需氧菌数;采用平皿法通过增加供试品稀释液法(1∶50)检查霉菌、酵母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控制菌检查常规法检查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蜂珍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利用流式荧光免疫分析法建立一种检测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的新方法。方法 分别用植物凝集素(PHA)、TB特异性混合多肽[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刺激全血标本产生γ干扰素(IFN-γ),用双抗体夹心法结合流式荧光技术检测培养后血浆中的IFN-γ浓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TB感染的诊断效能。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重复性、抗干扰性能及其与市售同类产品检测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流式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IFN-γ的线性范围为2~1 000 pg/mL,最低检测限为0.3 pg/mL;检测100 pg/mL和500 pg/mL 2个浓度标本的重复性,2个浓度下变异系数分别为4.58%和2.46%;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8.0%;三酰甘油≤ 50 mg/mL、胆红素≤ 0.6 mg/mL、血红蛋白≤ 10 mg/mL时对流式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无干扰。通过ROC曲线确定该方法诊断TB感染的最佳截断值为10 pg/mL,此时灵敏度为82.46%,特异度为87.30%。该方法与市售TB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试剂盒、QuantiFERON-TB Gold(QFT)试剂盒和万泰TB-IGRA试剂盒诊断TB感染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2.5%、83.0%和85.4%,Kappa系数分别为0.822、0.622和0.63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B感染检测方法性能良好,准确性达到市售同类产品的水平,且在重复性、检测流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50.
[目的]对延胡索总生物碱的小鼠急性毒性及镇痛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ICR小鼠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观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致死性,以Bliss法测定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采用醋酸扭体法考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外周的镇痛作用,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延胡索乙素组、更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更低剂量组,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后1h,经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mL·20g-1,记录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计算扭体次数抑制率;采用热板致痛试验考察延胡索总生物碱对中枢的镇痛作用,将筛选出的合格KM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分组同上,各组于给药前重复测量痛阈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小鼠给药前痛阈值,给药后30、90、180min各测定1次痛阈值。[结果]延胡索总生物碱灌胃给药对小鼠的LD50值为473.36mg·kg-1,95%置信区间为422.34~532.58mg·kg-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对小鼠扭体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更低剂量组外,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镇痛作用均优于延胡索乙素(P<0.01,P<0.05);除更低剂量组外,延胡索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P<0.01,P<0.05),各组痛阈值随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给药剂量达到120mg·kg-1后,痛阈值基本不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结论]延胡索总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