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98篇
  免费   3960篇
  国内免费   697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384篇
妇产科学   142篇
基础医学   50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3894篇
内科学   2088篇
皮肤病学   238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4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745篇
综合类   13955篇
预防医学   258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3741篇
  58篇
中国医学   33560篇
肿瘤学   177篇
  2024年   714篇
  2023年   2448篇
  2022年   1959篇
  2021年   2467篇
  2020年   2008篇
  2019年   1856篇
  2018年   844篇
  2017年   1597篇
  2016年   1679篇
  2015年   1781篇
  2014年   2985篇
  2013年   2761篇
  2012年   3478篇
  2011年   3719篇
  2010年   3299篇
  2009年   2645篇
  2008年   3593篇
  2007年   2948篇
  2006年   2465篇
  2005年   2537篇
  2004年   2462篇
  2003年   2036篇
  2002年   1511篇
  2001年   1237篇
  2000年   1099篇
  1999年   899篇
  1998年   894篇
  1997年   762篇
  1996年   695篇
  1995年   622篇
  1994年   513篇
  1993年   387篇
  1992年   374篇
  1991年   372篇
  1990年   332篇
  1989年   343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论王清任中风气虚血瘀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医林改错》一书享誉杏林。王氏在书中对瘀血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创造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中风病“气虚血瘀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治瘀专家”[1]。其气虚血瘀论是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并经自己的实践验证正确后提出的。1渊源于《内经》,兼取于后世诸贤1.1渊源于《内经》气血理论《内经》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指出了人之根本乃气血;同时提出了“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源于气血的病变;在治法上应“谨守病机……疏其气血”;又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明确指出了临床上应根据病机而运用攻邪和扶正两种基本治法,初步建立了气血理论。又云:“气之盛衰,左右倾斜,以上调下,以左调右”,认为随着人体之气的盛衰变化,气可在左右上下相互流动、调济。1.2受仲景正气引邪启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首提中风一词。东汉张仲景提出是“正气引邪,口呙僻不遂”。而《金匮要略心典》云:“受邪之处,筋脉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正气独治而急。”医家认为中风发病是正虚邪实,正急牵引而致半身不遂,其中邪实主要指外邪,指出了中风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为后...  相似文献   
122.
论传统文化对中医证理论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是古人在无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外现的相关生命现象,从整体上把握人体内外各部的联系,对收集的各种病象进行逻辑推理而产生的一种整体功能关系失调的病理模型。其始终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深厚底蕴,蕴含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天文、农学等多学科知识,呈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文化生态,因此其形成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的熏染。  相似文献   
123.
《养生大世界》2005,(12A):5-5
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格林巴利综合征患、怀孕三个月以内的妇女、急性发热性疾病患、慢性病发作期的人群、严重过敏体质、六个月以下儿童、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此外,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怀孕三个月以上的孕妇要慎用。  相似文献   
124.
任美时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94-1094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心血管病发生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在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5.
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已发现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涉及组织病理、免疫生化、血液流变学及肿瘤基因及动物模型实验等多个方面的病变和功能状况均与胃癌中医辨证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6.
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与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医证型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152例BPH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肾阴不足、肾阳虚弱、瘀阻水道、脾气虚弱、肺热气郁、湿热下注、痰浊郁结七型,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52例BPH患者中,肾阳虚弱型71例(46.71%),瘀阻水道型40例(26.31%),肾阴不足型14例(9.21%)。膀胱出口梗阻为III~VI度肾阳虚弱型有58例,瘀阻水道型有38例,其中严重梗阻(V~VI)2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极弱中(n=12),肾阳虚弱型4例,占33.33%(4/12),瘀阻水道型7例,占58.33%(7/12);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弱者中(n=48),肾阳虚弱型为27例,占56.25%(27/48),瘀阻水道型17例,占35.42%(17/48)。结论:BPH中医各辨证分型与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提供相应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7.
田志华  郑鸿波 《陕西中医》2007,28(6):738-739,742
后世言"肝无补法"见肝之病必先实脾,究非《灵素》本旨,且未尽合临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8.
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 998年以来 ,对病毒性心肌炎气虚痰血瘀阻患者运用中药养心汤治疗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全部患者符合心肌炎诊断标准。男性 34例 ,女性 5 6例 ;年龄 1 0~ 1 5岁1 0例 ,1 6~ 30岁 66例 ,31~ 40岁 1 2例 ,41~ 5 0岁2例 ;病程最短 1 5天 ,最长 1年 ;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及疲劳所致 ;多发于春秋两季。临床症状与体征 :心悸、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疲倦乏力、全身不适、头晕、心烦 ;查体 :心前区可闻及 ~ 级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示 :ST— T改变 ,可有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 ~ …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基本规律规范化研究。方法多中心随机取样收集病例349例;采用SPSS软件包,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的LDH症状22种,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是腰腿痛、腰骶痛、腰胀痛、一侧性下肢麻木、向下肢放射性疼痛,活动加重;症状出现频率较低的是刺痛、冷痛、灼痛、腰膝酸软、下腹痛。舌象与CT扫描轻重之间未发现特别的相关性;辨证分型与X线、CT扫描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气滞血瘀、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机;X线、CT扫描可作为LDH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0.
<素问·五常政大论>谓:"其病癃闭,邪伤肾也."肾阳式微,无力运精,败精瘀浊壅阻成癥,以癃闭为主要症状.常指前列腺肥大,笔者对本症的治疗,采用调和阴阳、固摄阴精、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顺气促矢、撤热降火等法,颇具一些效验,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