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89篇
  2篇
中国医学   60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情况,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脉弦涩、舌质暗、胸闷喜太息、嗳气频繁、胃脘痛、胃脘胀满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脉弦涩、舌质暗、胸闷喜太息、嗳气频繁、胃脘痛、胃脘胀满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动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反应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活动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可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Hp根除率,改善慢性胃炎临床相关症状,减轻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给予气滞胃痛颗粒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对其胃肠激素、炎症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单纯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滞胃痛颗...  相似文献   
993.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与肝郁关系密切。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以疏肝为主治疗肝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血府逐瘀汤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属中医“血瘀气滞”病症范畴,是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1]。几年来,笔者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移居高原地区的汉族。治疗组52例,男48例,女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56岁,平均45岁。移居时间最长24年,最短6年。病程最长10年,最短2年。对照组50例,男47例,女3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1岁,平均44.5岁。移居时间最长26年,最短5年。病程最长11年,最短3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大致相近,差别无显著性,P>0.05。所…  相似文献   
995.
张鹏宏 《光明中医》2001,16(2):50-50
一、病机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属祖国医学“胃缓”范畴。系指由于长期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 ,或劳倦过度导致中气不足、胃中虚寒 ,从而出现以脾胃虚弱为特点的病症。单纯以补中益气法治疗 ,疗效并不遂人意。脾胃为人身升降的枢纽 ,脾主升、胃主降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脏腑功能失调即表现在脾胃这一矛盾的功能紊乱 ,而致升降失调 ,或为脾气下陷、或为脾不运化 ,或为胃不受纳 ,既有清气不升之本虚证 ,又有浊气不降之标实证 ;故气虚可见 ,气滞亦有 ,虚滞并存更为多见 ,因此应本标兼故 ,重在补虚行滞 ,寓补寓沮 ,寓升寓降。笔者…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理气健脾方治疗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的脾虚气滞证FD 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理气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排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随访4周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不适积分、饱胀不适积分、嗳气或反酸积分、大便稀溏积分、症状总积分及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餐后0.5和1 h胃排空率均高于治疗前,胃半排空时间均短于治疗前;试验组餐后2 h胃排空率高于治疗前,生命活力评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饱胀不适积分、嗳气或反酸积分、症状总积分和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餐后0.5、1和2 h胃排空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胃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4周,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健脾方治疗脾虚气滞证FD患者效果确切,对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97.
气滞胃痛颗粒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组成的颗粒剂,在临床多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胃痛病.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发现,此方剂可应用于多种由气郁引起的脾胃病和情志病,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窦黏膜Fhit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属脾胃湿热证组35例,脾虚气滞证组32例,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电子胃镜检查时活检取胃窦黏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脾胃湿热证组中Fhit蛋白的表达分别为38.29±10.06、34.52±10.33、23.07±9.44,脾胃湿热证组胃粘膜组织Fhi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胃粘膜组织Fhit蛋白表达与脾虚气滞证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Fhit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脾虚气滞组明显降低,可能部分揭示了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999.
薄层扫描法测定气滞胃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戚宝婵  侯峰  李梅 《中成药》2001,23(11):797-798
目的:制订气滞胃痛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气滞胃痛片中延胡索乙索含量,以正己烷-氯仿-甲醇(10:6:1)为展开剂,双波长反向法锯齿扫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点样量在0.1942-0.971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63%(n=5)。结论:方法可靠、数据准确、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00.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诊断,其发作具有身心交互的特点,不良情绪是其头晕发作的重要诱因.PPPD的病理机制不清,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从中医角度,本病可归属于眩晕和郁病的合病.PPPD所涉及气的失常主要是气滞、气逆、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