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6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10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89篇
预防医学   111篇
药学   174篇
  2篇
中国医学   115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功能性便秘是由多因素、多环节导致结肠动力降低而诱发的便秘类型,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造成的便秘,或排除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在3% ~17%[1].生物反馈疗法是模拟人体正常的排便功能,监测肛门、直肠压力及振幅变化,以此准确调整患者的排便功能[2-3].生物反馈疗法可恢复机体正常的反射功能,但对结肠运动功能缺乏作用.中...  相似文献   
992.
李东垣的脾胃升降学术思想肇始于张元素,大成于《内经》,升降模式是脾胃皆升,先升后降,有始有终.胃先脾后,胃主脾从;升重于降,上下单向.升始于胃,重在于胃;降始于肺,重在于肺.对胃降无系统性深刻论述,是脾胃生理功能结合四时的时间医学,面面俱到,细致繁杂.黄元御的脾胃升降学术思想来源于道家太极河洛及《内经》,升降模式是脾升...  相似文献   
993.
李鑫  马阳阳  吴秋玲 《环球中医药》2021,14(8):1490-1492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疾病之一,古今医家对其病机有着丰富而深入的认识.本文从胃不和则卧不安入手,分别就阴阳、营卫气血、气机、心神功能等方面,探析失眠与脾胃功能运行的关系.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将脾胃所致失眠证型分为以下三型:肝脾不调型、心脾两虚型、痰热扰神型,临证多在治疗失眠过程中用治未病及和法思想将调理中焦脾胃...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基于营卫失衡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医病机观及诊疗策略.认为营虚卫伐、气血津液交会生化失司是致病之本,营卫失衡、有形之邪阻滞是致病之标.治疗上以分期论治,调和营卫,调畅中焦为主要原则.溢液期以清消和营,开达玄府为主;肿块期以行气活血,疏畅营卫为主;成脓期以化痰瘀、解热毒、透托合营为主;瘘管期以补益营卫,扶助护场为主;...  相似文献   
995.
和法是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采用和法可通过健运人体枢机等方式使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恢复正常.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机关键为患者的气机运行异常.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和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正韩雪系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市首届名中医,临证多年,在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小儿周围性面瘫是儿科临床常见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病毒感染、受寒着凉、体虚过劳等是其常见发病原因。治疗上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炎以减轻神经水肿~([1]);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单肺通气呼吸力学及氧合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年龄49~76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组(n=30)单肺通气时采用压力控制(PCV)模式,G组(n=30)单肺通气时采用PCV-VG模式。分别于插管后(T1)、单肺通气开始时(T2)、单肺通气30 min(T3)、60 min(T_4)、恢复双肺通气30 min时(T_5)记录患者气道峰压(Ppeak)、气道均压(Pmean)、气道阻力(RAW)、肺顺应性(CL),并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乳酸值(Lac)。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CL明显降低(P组t值分别为4.476、5.719、6.464,G组t值分别为2.488、4.562、4.377,均P<0.05);T_2~T5时Pmean(P组t值分别为5.766、8.088、8.035、1.856,G组t值分别为2.596、3.290、3.707、0.610,均P<0.05)和RAW升高(P组t值分别为10.285、9.749、10.750、3.349,G组t值分别为4.338、4.550、4.987、2.464,均P<0.05);T_3~T_4时PO_2显著下降(P组t值为4.784、5.507,G组t值为8.558、8.016,均P<0.05);T5时PCO_2升高(P组t=3.287,G组t=2.722,均P<0.05);P组患者T_2~T_5时Ppeak升高(t值分别为2.743、4.893、5.172、3.285,均P<0.05),T5时动脉血Lac升高(t=2.898,P<0.05),而G组Ppeak、Lac无明显变化。与P组比较,G组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分析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CV模式相比,PCV-VG模式不增加氧合和降低气道压力,但应用PCV-VG时患者呼吸力学改变较为稳定,对肺通气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ε-聚赖氨酸干预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 PICU)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干预作用,为VAP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90例按照机械通气时间顺序编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每天干预3次)、B组(每天干预2次)和C组(无干预)。监测患儿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A、B、C组患儿VAP发生率分别为10%,3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5,P<0.01);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2±0.4),(5.2±0.7),(7.1±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953,P<0.01)。在第4天和第7天,3组患儿呼吸及管路的进气段冷凝水、出气段冷凝水与Y型接口处细菌培养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5~34.658,P<0.01)。在第4天和第5~8天,3组患儿呼吸机管路进气段和出气段冷凝水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4~47.624,P<0.01)。结论每天3次28μg/ml的ε-聚赖氨酸干预能有效抑制呼吸机管路常见定植细菌的生长,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99.
小儿哮喘以气候骤变、感冒受冷诱发者为最多。发病机理主要在于痰饮久伏,遇到诱因,一触即发,反复不已。当发作时,则痰岁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同时气体的出入,又复引触停机之痰,是以产生哮鸣之声。如《证治汇补.哮喘》说:“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和,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系统评价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的效果。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 、 EMBASE 、 Web of Science 、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 CEN-TRAL )、 CINAHL 、 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 ( PEDro )、中国知网( CNKI )与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质量后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14 项随机对照试验,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早期活动能够缩短 机械通气时间[ MD=-46.98 , 95%CI ( -66.49 , -27.48 ), P<0.001 ]、 ICU 治疗时间[ MD=-1.96 , 95%CI( -2.86 , -1.05 ), P<0.001 ]和总住院时间[ MD=-5.41 , 95%CI ( -8.67 , -2.14 ), P=0.001 ],并且能降低病死率[ RR=0.67 , 95%CI ( 0.45 , 0.99 ), P=0.040 ]。 结论 机械通气开始后 5d 内开始早期活动能够缩短通气时间、 ICU 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病死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