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5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747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86篇
中国医学   1208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给家兔iv槲皮素磷酸酯钾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循环血栓形成。但对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采用夹闭气管法造成小鼠缺氧和静注垂体后叶素导致大鼠缺血模型观察槲皮素(Que)对心肌缺血的影响。Que(Smg/kg.ip)能显著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亦能明显改善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改变.提示Que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四川寄生与灰毛寄生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寄生为常用中药桑寄生主流品种之一,从叶中分得三种黄色结晶,理化鉴定及光谱分析证明为槲皮甙,广寄生甙及槲皮素。从其变种——灰毛寄生叶中分得相同的黄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4.
槲皮素水溶性衍生物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槲皮素(quercetin;3,3′,4′,5,7pentahydroxyflavone)是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血小板、抗氧化作用,并影响多种酶的活性〔1~4〕.但由于槲皮素不溶于水,难于吸收〔5〕,极大地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和体内给药...  相似文献   
995.
996.
槲皮素在试管内对血小板功能和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正红  石琳 《药学学报》1987,22(7):491-494
本文报道槲皮素对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以及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槲皮素浓度为300μmol时对PAF诱导和600μmol时对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几乎完全抑制;也明显地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3H-5 HT释放;在槲皮素浓度为30μmol时,即明显降低血小板膜脂质流动性。  相似文献   
997.
HPLC测定沙棘膏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建立沙棘膏中槲皮素、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Shim -packCLC -ODS色谱柱 (4 .6mm× 15 0mm ,5 μm) ;甲醇 - 0 .4%磷酸溶液 (3∶2 )为流动相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36 8nm。结果 槲皮素在0 .0 880~ 0 .44 0mg范围内 ,加样回收率 96 .48%,RSD =1.5 %(n =6 ) ;异鼠李素在 0 .0 986~ 0 .493mg范围内 ,加样回收率 97.6 6 %,RSD =1.4%(n =6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98.
首次自枳JuHovenia acerba Lindl。叶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槲皮素,槲皮甙,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β-D-glactopyranoside,」山柰酚-3-O-芸香糖甙,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半乳糖甙。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槲皮素对照组(n=25)和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实验组(n=25),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槲皮素悬浊液和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悬浊液,于一定的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液及主要脏器,使用HPLC法测定其槲皮素的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肝脏的槲皮素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肝靶向性,并证实其有一定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000.
蜜柑草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蜜柑草Phyllanthus matsumurae Hayata的干燥全草,具有清肝、明目、健胃、止痢、渗湿的功效^[1],槲皮素是蜜柑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2],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菌、抗癌防癌^[3-5]、抗病毒等^[6,7]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8]。蜜柑草中槲皮素的测定方法还没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