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棉团铁线莲中的单体成分白头翁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测定白头翁素对KB细胞的IC50值;以DIOC6(3)为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术测定KB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以Caspse-9、-3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KB细胞中Caspse-9、-3的活性.结果:白头翁素对KB细胞生长抑制的IC50值为41.63±5.84μM,白头翁素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KB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白头翁素可时间依赖性地增强KB细胞的Caspse-9、-3活性.结论:白头翁素可诱导KB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凋亡,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菘蓝及不同悬浮培养时间毛状根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研究其累积变化规律,为菘蓝的采收和菘蓝毛状根体系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菘蓝叶片、根及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结果:菘蓝叶片中未检测到直铁线莲宁B;在整个生育期内,菘蓝根中直铁线莲宁B动态累积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含量在生长100 d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含量随悬浮培养时间持续增加,在20 d达到5.40 mg·g~(-1),超过根中最大含量。结论:整个生长周期内,菘蓝和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累积变化呈一定规律性,原植物中直铁线莲宁B在九月下旬产量达到最大;毛状根在10~20 d期间直铁线莲宁B含量增长处于生长对数期,20 d后即超过原植物的最大含量,说明菘蓝毛状根体系是研究直铁线莲宁B生物合成的理想体系,也可为后续利用菘蓝毛状根体系大量制备直铁线莲宁B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中药铁线莲、白头翁致接触性皮炎4例王玮①何建华①齐焕英①中药铁线莲、白头翁常外用治疗关节炎、乳腺炎、痈疮等,但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报道少见。我院1995年共收治此类患者4例,共11处皮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15~54岁。其中2例...  相似文献   
24.
蒙药芹叶铁线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药芹叶铁线莲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期为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引种栽培、育种等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芹叶铁线莲种子的形态学、种子活力等特性及不同温度、不同低温层积天数、不同时间强酸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芹叶铁线莲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0℃,低温层积处理60天、浓硫酸浸泡lOs种子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13.334±0.387%和15.384±2.40%。结论:低温层积50d~60d,95%浓硫酸浸泡lOs,并在20℃下萌发可以显著提高芹叶铁线莲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5.
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试验观察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的急性毒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给予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灌胃 ,计算 10 0 %及 10 %小鼠死亡率 ;以 0 .8为系数给予同容量不同浓度的药物灌胃 ,观察其 72h内小鼠死亡率 ,计算LD50 。结果 小鼠出现少动、嗜睡呈渐进性加重 ,心率和呼吸减慢 ,肌肉松弛呈现麻醉状态 ,36h内全部死亡。Bliss法计算其LD50 ,分别为 5 1.85 g/kg、3.2 8mL/kg。 结论 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毒性 ,应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  相似文献   
26.
采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的研究方法,调查安徽省植物资源分布的新种类。在安徽省怀远县发现1种分布新纪录——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凭证标本现存放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该植物资源为其在安徽省内分布提供依据,丰富了安徽省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以芹菜素和芹菜素-7-O-β-D-(-6"-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为指标性成分,建立蒙药材细叶铁线莲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薄层鉴别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氯仿-甲醇-甲酸(4∶0.5∶0.2)为展开剂,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含量测定采用ODS填充的色谱柱,乙腈-2%醋酸水溶液(30∶70)为流动相,335nm下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方法斑点清晰,专属性强。HPLC含量测定法,芹菜素和芹菜素-7-O-β-D-(-6"-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均在0.05~1.60μg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为0.33%)和100.5%(RSD为0.29%),在6批次药材中的含量分别为0.181~0.368 mg·g-1和0.819~2.030 mg·g-1。结论此方法可有效鉴别细叶铁线莲,准确测定药材中芹菜素和芹菜素-7-O-β-D-(-6"-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筛选适合纯化东北铁线莲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工艺。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解吸与动态吸附/解吸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吸率为主要指标考察各因素对东北铁线莲总黄酮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 6种树脂中D-10l型大孔吸附树脂最适合纯化东北铁线莲总黄酮,其最佳工艺为:上样药液东北铁线莲总黄酮浓度相当于原生药0.2 g/ml,吸附速率为2 BV/h,解吸液乙醇浓度为95%,解吸速率为2 BV/h,最佳上柱药液pH值为4,洗脱剂用量为8倍柱体积。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后,东北铁线莲总黄酮的纯度由8.39%提高到24.66%。结论 D-10l型大孔吸附树脂对东北铁线莲总黄酮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29.
徐涛  万德光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83-1384
秦岭铁线莲Clematis obscuraMaxim·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1],据作者调查,在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民间一直在作为威灵仙使用,其地上茎在四川当地名为“木通藤”,也可作为川木通用,但国内外却没有关于秦岭铁线莲药用的记载及报道,有关它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未见报道。因此作者对秦岭铁线莲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提取、含量测定等工作,由于秦岭铁线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其中三萜皂苷又以齐墩果皂苷为主,其结构....  相似文献   
30.
孙兆祥 《中草药》1999,30(8):618-621
对太行铁线莲进行了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鉴定等生药学方面的初步研究,并与威灵仙作对比区别,以澄清混乱,挖掘中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