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4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 (L6 )和 L3、L5脊髓 II板层 NT-3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正常组 NT-3及其 m 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大型神经元和少数中、小型神经元。部分去背根后 ,3 d和10 d两时相 NT-3 m RNA大型神经元阳性数明显减少 ,而 NT-3阳性大型神经元数术后 10 d时方明显减少 (P<0 .0 1) ;NT-3及其 m RNA阳性小型细胞数在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者增多 (P<0 .0 1) ;而在中型神经元只有 NT-3阳性神经元数有增加。相对地 ,在脊髓 板层 ,两时相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均较正常者明显增加 (P<0 .0 1) ,且以 3 d组者为最明显 ,但均未见 NT-3 m RNA阳性信号。结果表明 ,部分去背根不仅导致背根节各类神经元中 NT-3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且对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量也有明显影响。提示 NT-3可能在脊髓 板层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背景 角膜疾病是常见的可逆性致盲疾病,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方法,是目前成功率最高的移植手术,根据手术方式,可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DLKP)和角膜内皮移植术(endothelia keratoplasty,EKP).随着角膜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显微手术精密性的增加,成分角膜移植手术方式逐渐代替PKP应用于临床中.目的 探讨患者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病因、手术方式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眼科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受角膜移植手术患者共计667例722眼.其中,男性451例(67.6%)492眼,女性216例(32.4%)230眼,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92岁,平均(43.8±20.1)岁,18~59岁的中青年患者453例(67.9%).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北京市周边省市地区265例,占39.7%.病因分析:最常见为感染性角膜病变共167眼(23.1%),其中以病毒性角膜炎最多共79眼(47.4%);其次为再次手术111眼(15.3%)、角膜白斑108眼(15.0%)、眼外伤98眼(13.6%)、圆锥角膜83眼(11.5%)、大疱性角膜病变79眼(10.9%)、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51眼(7.1%)、角膜肿瘤及其他25眼(3.4%).5年中眼外伤比例增长最明显.所有角膜移植手术中,PKP 227眼(31.4%),LKP 190眼(26.3%),DLKP 182眼(25.2%),EKP 73眼(10.1%),各术方式的手术量趋于平衡且每年手术总量变化不大,PKP稍有下降趋势,LKP和EKP有上升趋势,DLKP趋于平稳.结论 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原因,PKP仍为主要的手术方式,LKP手术量增加,EKP普遍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04.
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不同位置,不同深度角膜损伤后,角膜神经恢复的特点和过程。方法:以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和显微板层角膜层间置换术为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射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术后3周 ̄8个月角膜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2个月创缘神经以再生成环或以芽生的方式进入植片,术后3个月可见粗大神经从周边长入植片,术后6个月上皮下丛形成,术后8个月上基本恢复。显微板层角膜层间置换术术后3周切  相似文献   
105.
<正> 20多年来,陆续作了一些角膜移植术,文化大革命前作的为数较少,文化大革命中除林彪“四人帮”干扰严重的两年无法进行外,其余时间未有间断。因材料难找,本人直接作者积累起来只有33例,其中30例为部分穿透性移植,3例板层移植。  相似文献   
106.
选择性角膜内皮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期以来,治疗角膜内皮病变标准的方法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虽然总体上说,PK手术成功率高,但由于术后视力恢复时间长,且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度散光/不规则散光、植片排斥反应以及与缝线和切口愈合相关的并发症等,因此并非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过去十几年内,出现了多种选择性角膜内皮移植术,如经角膜瓣途径的内皮移植术、经角巩膜袋途径的内皮移植术及带活性内皮细胞的Descemet’s膜移植术等。与PK手术相比,这些新的手术方法理论: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初步的临床结果亦令人鼓舞,有可能成为替代传统PK手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LDV FS,瑞士Zieme公司)和One Use-Plus(OUP)(法国Moria公司)角膜板层刀制瓣后角膜基质床表面的形态特征。方法实验研究。分别采用850 mW脉冲能量飞秒激光和OUP全自动机械角膜切割刀对12只新鲜猪眼球进行制瓣,每组6只眼。术后用扫描电镜(S-3500N日本日立公司)对角膜瓣边缘及角膜基质床表面的结构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角膜基质床表面光滑,可见组织间桥,侧切部位组织排列规则,边缘清晰,对周围区组织影响小;OUP角膜板层刀制瓣组整体角膜基质床边缘不太规则,有大量翘起的角膜纤维组织,不太光滑,侧切面与基质床和上皮表面分界不明显,有纵行划痕,对周围区角膜组织影响较大。结论与OUP角膜板层刀制瓣法相比,飞秒激光制瓣后角膜基质床表面更光滑,结构更规则。  相似文献   
108.
<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而精确的角膜厚度测量是手术能否成功的一项重要参数,它对患者的选择、手术设计、切削深度的判断有着指导作用。目前0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是最常用的测厚方法。本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角膜板层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及结膜瓣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病灶区角膜板层切除,保存或新鲜羊膜氟康唑注射液内浸泡半小时后双层或多层覆盖角膜植床,取上方桥状或蒂状球结膜瓣覆盖病灶区连同羊膜一并缝合固定,1个月后在表面麻醉下剪断结膜蒂,并拆线。结果19例(19眼)角膜炎症全部控制,拆线时羊膜吸收或部分吸收,角结膜愈合。6个月~3年随访,视力数指~0.1者8眼,0.2~0.5者11眼。所有移植的结膜瓣均为半透明愈合,血管萎缩,大部分角膜表面凹陷明显变浅。结论本手术方法为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对某医院准分子激光手术室0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暴发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并发症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DLK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调查9月21日-10月21日在该医院准分子激光手术审行LASIK后并发DLK者,采用队列研究方法 推断病因.结果 共发现11例DLK病例,罹患率8.21%;不同负责清洗护士、月份、台序进行手术的两组人群DLK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多为一侧眼受累,临床处于Ⅰ、Ⅱ、Ⅲ期各有7眼(46.67%)、2眼(13.33%)、6眼(40.00%),潜伏期1、2、3 d各有4例(36.36%)、2例(18.18%)、1例(9.10%),4例潜伏期不明确(36.36%);队列研究表明,C护士负责清洗、前5台及10月份术者是发生DLK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微型角膜刀头异体蛋白残留导致该次LASIK术后DLK并发症暴发;微型角膜刀头供需矛盾,清洗不彻底是暴发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