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杜仲叶黄酮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杜仲叶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杜仲叶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芦丁(2)、金丝桃苷(3)、槲皮苷(4)、异槲皮苷(5)、quercetin-3-O-sambubioside(6)、kaempherol-3-O-sambubioside(7)、quercetin-3-O-α-L-arabi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杜仲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2.
龙利娜  钟文蔚  周丹  郭立玮  聂红 《中草药》2022,53(7):2053-2063
目的 基于对湿法超微粉碎提取与膜澄清耦合工艺的研究,用细胞存活率及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筛选提取工艺,并以杜仲叶-刺五加提取液的免疫、抗炎效应对所筛选的工艺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杜仲叶-刺五加提取液的体外抗炎实验结果,筛选杜仲叶与刺五加的比例、提取方法(传统热回流提取工艺和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时间和膜澄清耦合的影响等提取条件,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分析杜仲叶与刺五加提取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和抗炎活性的影响。结果 以免疫调节和抗炎药理效应筛选的杜仲叶-刺五加提取的2种工艺产物表明,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工艺优于传统热回流方法提取,该工艺下的杜仲叶-刺五加提取液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降低炎症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水平,能降低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杜仲叶抗氧化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动力学特性,筛选其抗氧化活性成分,建立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比较不同杜仲叶样品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测定杜仲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半数清除率(IC50).采用DPPH-HPLC法测定杜仲叶与DPP...  相似文献   
34.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建永  乔孝伟 《中国药房》2008,19(27):2112-2114
目的:优选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1:87),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在7月份时最高,为3.178%。结论:7月份是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35.
杜仲是产于我国的一种高大乔木 ,传统以树皮入药。研究表明 ,杜仲叶与杜仲树皮所含的化学成分极为相似 ,其药理作用亦相近。《本草图经》亦有用杜仲叶入药的记载 ,称“杜仲 ,江南人谓之木绵 ,初生叶嫩时采食 ,谓之木绵芽”,“采食主风毒脚气及久积风冷 ,肠痔下血 ,亦宜干末作汤”。考杜仲叶性温 ,味微辛 ,无毒 ,入肝、肾经 ,具补肝肾、强筋骨等功能 ,主治肝肾不足 ,腰膝酸软 ,筋骨痿弱 ,功同杜仲皮而力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叶水煎剂和醇提取液对离体大鼠子宫有抑制作用 ,并能对抗乙酰胆硷对子宫的兴奋作用 ,对脑垂体后叶素及肾上腺素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索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控制的专属性方法,为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5%~20%A;15~30 min,20%~30%A;30~40 min,30%A),检测波长327 nm。比较金银花提取物与山银花、杜仲叶原药材及其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分析银黄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结果:原药材、提取物中均是山银花所含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56%~5.09%,4.62%~6.12%;金银花提取物与杜仲叶提取物无明显差异,绿原酸质量分数约4%;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酸化后绿原酸含量均提高,分别为6.90%,7.35%,6.47%。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及其酸化提取物的特征谱图与金银花提取物标准图谱相同,部分银黄制剂中检测出了杜仲叶的主要成分京尼平苷酸和山银花的主要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结论:金银花提取物中可能存在添加山银花和杜仲叶的情况,需加强质量控制,为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标准的提高及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7.
陈泽彬  ;刘敏  ;张尚斌 《中国药房》2009,(18):1395-1397
目的:制备杜仲平压分散片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崩解时间、分散均匀性和可压性为指标,优选辅料配比。采用研磨法制备杜仲平压分散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含量。结果:优选的辅料配比为甘露醇60g、微晶纤维素40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30g、微粉硅胶20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4g、硬脂酸镁2g、甜味剂2g、聚乙烯吡咯烷酮适量。制备的杜仲平压分散片为棕褐色,分散均匀度符合要求。绿原酸的进样量在1.882~18.8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1.63%(n=6)。结论:该辅料配比符合制备工艺要求,所建质量标准可用于杜仲平压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8.
1.杜仲茶 杜仲叶、优质绿茶各等份,将二味共制粗末混匀,用滤泡纸袋分装,每袋6克,封贮于干燥处,每天l~2次,每次l袋,沸水冲泡10分钟,温服;或杜仲叶10克,绿茶3克,沸水冲泡10分钟,温服;或水煎,每天一剂,温服.其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适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脏病及腰痛、腰酸等症.  相似文献   
39.
杜仲叶为我国特产树木杜仲树的叶,于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物质,系统评估杜仲叶安全性很有必要。现有文献显示,杜仲叶醇提取物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21.50 g/kg·bw;小鼠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约为60 g/kg·bw;小鼠腹腔注射LD50范围2.57±0.15 g/kg·bw。大鼠28 d(或30 d)实验未观察到的损害作用剂量NOAEL为330 mg/kg·bw。连续8周大鼠实验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为0.69 g/kg·bw。杜仲叶遗传毒性研究尚有争议,杜仲叶水提取物Ames试验(8~5 000μg/皿)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2.5~10.0 g/kg·bw)为阴性;SOS/UMU实验(10~100 mg/ml)为阴性;DNA交联试验(0.1~10 mg/ml)为阴性;也有研究报道杜仲水煎剂在加与不加S9条件下均可诱发L5178Y细胞tk位点突变并导致染色体损伤,因此杜仲叶遗传毒性研究,应采用遗传项目组合方式,综合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判定。杜仲叶已报道的保健功能,包括降压、降糖、降...  相似文献   
40.
杜仲叶药效成分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宏新  戴瑜  李东 《陕西中医》2006,27(11):1425-1427
目的研究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的药效成分。方法选取桃叶珊瑚甙(AUC)和绿原酸(CHA)为指标,研究酶法提取杜仲叶药效成分提取的因素。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杜仲叶为12g,加入2000U/mL纤维素酶10mL和1200U/mL果胶酶10mL,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