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3篇 |
免费 | 119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573篇 |
预防医学 | 205篇 |
药学 | 389篇 |
中国医学 | 1777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草乌叶是一种常用蒙药,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叶,别名有榜嘎菌纳布其、都德塞络玛、甘露叶等。阿拉坦松布尔[1]调查蒙医近300种常用成方之中,应用草乌叶的有20余种。并在一千多年前就记载于《无误蒙药鉴》《晶珠本草》等历代医学著作。收载于1977、1985、1990、2000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以及《内蒙古药材标准》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等。草乌叶一般于夏季叶茂盛,花未开时采集,除去杂质及时干燥,它有消炎、清热、解毒、止痛作用,蒙医临床上用于治疗热病,如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淋巴腺…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解决川萆薢的基源和功效混淆的现状,为临床准确使用川萆薢,提高疗效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图书馆春秋战国至现代相关的药物学专著,以及搜索现代相关研究电子文献,对川萆薢的原植物种类、功效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 历代本草记载的川萆薢主要来源于百合科的菝葜属或肖菝葜属植物肖菝葜的干燥根茎.其功效可概括为祛风除湿,利...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归经的概念,虽遍见于历代本草著作,但尚无统一的确切定义,而且众医家对其概念理解各持己见。现代学者对其理解亦有所差异。如凌一揆在《中药学》中指出:“归经就是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郭兰忠㈦认为:“归经,是指某种药物对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数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高晓山指出,归经应包含着趋向和归属两个涵义。归经的“归”,主要指药物作用所及或药物效应的定向、定位:归经的“经”则不是单纯的经络、经脉之意,而是以经络、脏腑等脏象学说为基础形成的,带有药性理论特色的方向,是空间和功能的综合。其共同之处在于均指出了中药的归经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9.
山豆根在《图经本草》别名有北大豆根之称,于北豆根实为不同来源,功效不尽相同的两种药物,且山豆根毒性较北豆根毒性大。有些药店、医疗单位山豆根、北豆根不分,处方上开北豆根,常给山豆根,在临床使用中,时有中毒报道,凡中毒者,皆由过量服用引起。《中国药典》早在1997年版就将山豆根与北豆根两药分别收藏,以资区别,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