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5篇
  免费   2417篇
  国内免费   744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421篇
口腔科学   277篇
临床医学   3222篇
内科学   2900篇
皮肤病学   189篇
神经病学   501篇
特种医学   5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62篇
综合类   8115篇
预防医学   1279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9711篇
  190篇
中国医学   1613篇
肿瘤学   2441篇
  2024年   366篇
  2023年   1258篇
  2022年   1608篇
  2021年   2004篇
  2020年   1666篇
  2019年   1820篇
  2018年   866篇
  2017年   1456篇
  2016年   1381篇
  2015年   1487篇
  2014年   2189篇
  2013年   2062篇
  2012年   2236篇
  2011年   2093篇
  2010年   1725篇
  2009年   1393篇
  2008年   1304篇
  2007年   1076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智琪  徐风华  郭荣荣 《中国药房》2014,(34):3226-3229
目的:以生存期和肿瘤进展情况评价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NSCLCⅢ期出院患者中服用吉非替尼(吉非替尼组)以及未服用吉非替尼(非吉非替尼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33例吉非替尼组患者和38例非吉非替尼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入组的病例均做了电话随访。调查有肿瘤进展情况评价的44例吉非替尼组患者以及53例非吉非替尼组患者,分别为有疗效评价的吉非替尼组的男性、女性、吸烟、不吸烟、腺癌、非腺癌患者与非吉非替尼组患者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吉非替尼组的半年生存率为78.8%(26/33),1年生存率为36.4%(12/33),生存期为1Ⅳ期出院患者中服用吉非替尼(吉非替尼组)以及未服用吉非替尼(非吉非替尼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33例吉非替尼组患者和38例非吉非替尼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入组的病例均做了电话随访。调查有肿瘤进展情况评价的44例吉非替尼组患者以及53例非吉非替尼组患者,分别为有疗效评价的吉非替尼组的男性、女性、吸烟、不吸烟、腺癌、非腺癌患者与非吉非替尼组患者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吉非替尼组的半年生存率为78.8%(26/33),1年生存率为36.4%(12/33),生存期为122个月;非吉非替尼组的半年生存率为89.5%(34/38),1年生存率为73.7%(28/38),生存期为122个月;非吉非替尼组的半年生存率为89.5%(34/38),1年生存率为73.7%(28/38),生存期为148个月。非吉非替尼组各亚组的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吉非替尼组,疾病类型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及吸烟状态两个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吸烟状态和疾病类型各亚组的半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非腺癌两个亚组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亚组的1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吸烟亚组的有效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亚组的有效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吉非替尼组与非吉非替尼组各亚组的配对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SCLC患者在服用吉非替尼之后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有效控制率低于未服用吉非替尼的患者。  相似文献   
992.
陈子晞  陈方慧 《中国药房》2014,(21):2010-2013
目的:综述国内外在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替加环素""耐药"等为关键词,使用布尔逻辑算符"and"进行检索,收集从2004-2013年以来有关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结果:主动外排系统在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的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参与耐药形成的外排泵家族包括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RND)家族、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MATE)家族与主要易化子(MFS)超家族。在医院常见的革兰阴性耐药菌如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中,RND家族外排泵是介导上述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在革兰阳性致病菌中,MATE家族参与替加环素耐药性的产生;而主要MFS超家族中的TetA外排泵仅介导沙门氏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结论: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的现象有增多趋势,临床上应慎重、合理地使用替加环素;主动外排系统在细菌产生替加环素耐药的机制中占关键地位,进一步研发外排泵抑制剂,可遏制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李哲  马海英 《中国药房》2014,(41):3898-3901
目的:考察不同聚乙二醇含量对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及在不同稀释介质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铵梯度法,以聚乙二醇2000含量分别为0、8、14、20、26 mg/ml的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 PEG2000-DSPE)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和粒径,评价其体外24 h内的累积释放度和在生理氯化钠溶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结果:随着m PEG2000-DSPE含量的增加,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24 h累积释放度逐渐减小;以生理氯化钠溶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随着m PEG2000-DSPE含量的增加,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变化均减小;当聚乙二醇2000质量浓度增加至20、26 mg/ml时,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基本不再变化。结论:m PEG2000-DSPE的加入可减慢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提高其在不同稀释介质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尘肺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吸含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μg)每日2吸;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汉防己甲素80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6 d后停用1 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FEV1、FVC、FEV1/FVC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较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995.
KCNQ基因编码5种Kv7钾离子通道亚型(Kv7.1-Kv7.5),其中4种(Kv7.2-Kv7.5)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Kv7通道参与突触前后神经递质的调节,激活Kv7通道能够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Kv7通道开放剂为单胺类神经元过度兴奋所致疾病(如精神分裂、焦虑、药物滥用等)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该文将针对Kv7通道在单胺类神经系统内的表达、功能及Kv7通道开放剂在治疗神经元过度兴奋所致疾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药房》2014,(34):3239-3243
目的: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已上市的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包括酪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博舒替尼、帕纳替尼和非酪酸激酶抑制剂高三尖杉酯碱的标准使用剂量、药效学、毒副作用、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未使用过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初始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但患者用药后很容易发生Bcr-Abl基因突变而耐受或者耐药。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尼罗替尼、博舒替尼对大部分Bcr-Abl基因突变有效,对伊马替尼产生耐受或者耐药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均对T315I突变无效。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帕纳替尼对大部分Bcr-Abl基因突变有效,而且是目前唯一对T315I突变有效的已上市激酶抑制剂,但有严重的致血管阻塞、心脏衰竭和肝毒性的风险。另外,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三尖杉酯碱主要用于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阶段,用药、耐药情况及药物本身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等综合评估,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和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7.
虽然免疫抑制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应用使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在过去10年取得了显著进展率最低的癌症之一。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不可治愈,甚至连有效地维持缓解都极为困难。复杂的临床表现、比较研究数据的缺乏导致这一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但该疾病仍是预后差且5年存活多样的治疗选择以及长期、大规模受性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并且已通过加快审批通道进入市场,用于曾接受过多次既往治疗的患者,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但目前还未获得其完整的存活率数据。在基因组学领域,已开始对患者进行更加个体化的预后和治疗,然而这一领域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多发性骨髓瘤发生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以及竞争前研究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希望能够在这一治疗需求远远未被满足的领域快速研发出新—代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8.
患者,男,48岁,因“间断胸闷9年,加重伴胸痛5d”入院。患者9年前因胸闷于当地医院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并予以药物治疗。2年前活动后出现胸痛,来东直门医院行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前降支中段90%狭窄、回旋支近中段50%~85%狭窄、右冠全程50%~70%狭窄),于前降支和回旋支各置入支架1枚。术后规律服药,未再出现不适。5d前再次出现胸痛、大汗。含服硝酸甘油后不缓解,来东直门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Ⅱ级( Killp 分级)”。心脏超声示:左心房47.8 mm ×57.9 mm,左心室67.8 mm ×56.6 mm,EF 34%。冠脉造影示:前降支支架近端100%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右冠全程50%~95%弥漫性狭窄,回旋支50%~85%弥漫性狭窄,于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术后患者症状缓解。10月8日择期于右冠再次置入支架1枚。  相似文献   
999.
叶建明  王春丽  郭海亮 《江西医药》2014,(5):424-425,427
目的观察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4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组,每组23例。替吉奥胶囊组:替吉奥用法:每天80mg/m2,2次/d,4周一疗程,停药2周,6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FOLFOX组: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四氢叶酸200mg/m2,静脉滴注,d1-5,5-氟尿嘧啶500mg/m2持续静脉泵入12h,d1-5,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替吉奥胶囊组:CR 1例,PR 9例,SD 8例,PD 4例,总有效率45.5%;FOLFOX组:CR 0例,PR 7例,SD 8例,PD 7例,总有效率3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3,P=0.353)。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82%、6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1,P=0.296)。替吉奥组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FOLFOX组(P〈0.05),替吉奥组与FOLFOX组Ⅲ°-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和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0.039)。结论替吉奥治疗老年人晚期的胃癌较常规化疗更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00.
1病例资料患者,男,81岁。2013年4月因肺部感染入院,入院后无骨痛等症状,常规检查中发现血清球蛋白明显升高,达57.3g/L,血清白蛋白减低至33.2g/L,血清IgA为61.20g/L,IgG、IgM均正常,尿轻链70.90mg/L(正常值0-3.9mg/L),肌酐、尿酸正常,尿素氮略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骨髓瘤细胞23%,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型”,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冠心病史,家属起初拒绝化疗及靶向治疗,4个月后肺部CT平扫发现右侧肋骨骨质破坏,逐步出现骨痛症状,此时尿轻链达3250mg/L,开始给予硼替佐米+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硼替佐米1.0mg/m2,地塞米松20mg,使用时间为第1d,4d,8d,11d,21d为一疗程,共进行了4个疗程,期间未出现消化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曾出现血小板减少,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后好转,复查尿L-轻链289mg/L、IgA3.89g/L,复查骨髓细胞学检查达基本缓解,骨痛明显缓解,后因基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导致的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