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3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113篇 |
内科学 | 260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51篇 |
综合类 | 257篇 |
预防医学 | 86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49篇 |
中国医学 | 11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用基于心力-心音关系的方法和指标对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患儿介入术前后心脏储备功能的改变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把实验对象分为单纯ASD患儿(n=20)组,AS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AH)患儿组(n=20)和对照组(n=20)3组,采用运动心力监测仪记录前2组介入前,介入后1d,介入后6个月的静息状态下心音图,用同样方法记录对照组心音图,用心脏储备软件测量第一心音幅值(S1)、第二心音幅值(S2)、舒张期(D)和收缩期(S)时限,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幅值之比(S1/S2),舒张期与收缩期的时限之比(D/S)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介入前ASD患儿S1/S2比值和D/S比值均降低,其中ASD伴PAH组降低更明显;S1/S2比值、D/S比值介入后升高,介入后6个月升高更明显。结论:ASD患儿介入前心脏储备功能降低,介入后心脏储备功能增加。 相似文献
993.
体重指数对患者耐受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体重指数对患者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1~63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80例。根据其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分为Ⅰ组(正常体重组)20例、Ⅱ组(超重组)20例、Ⅲ组(1°肥胖组)20例和Ⅳ组(2°肥胖组)20例。常规静脉麻醉诱导,诱导期间以10L/min的氧流量充分吸氧去氮4min,诱导结束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毕后继续脱氧观察,待脉搏氧饱和度(SpO2)降至90%时,接入麻醉机呼吸回路行控制呼吸。记录麻醉诱导末到SpO2下降至90%时的呼吸暂停时限,采集入室初、吸氧去氮后和SpO2降至90%时3个时间点的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呼吸暂停安全时限明显不同,其时限分别为(542.47±48.24)s(Ⅰ组)、(465.77±32.20)s(Ⅱ组)、(355.13±44.36)s(Ⅲ组)、(227.53±34.23)s(Ⅳ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重指数不同,患者耐受呼吸暂停时限明显不同,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患者耐受呼吸暂停的时限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994.
995.
右束支阻滞的最佳起搏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晚期,有大约50%患者伴有左柬支阻滞、QRS时限超过120ms,右束支阻滞少见、约9%。由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弊端,人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起搏位置。双心室起搏治疗此类病人可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避免室间隔矛盾运动,增加心排出量;恢复舒张期正常的房室关系,增加左心室充盈时间。当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的最佳起搏部位研究国内少有报道。我们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进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取得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996.
中药软胶囊崩解时限延迟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星华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4):380-381
中药软胶囊制剂与丸、散、片、颗粒等剂型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密封性好、装量准确、外形美观等特点,但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稳定性问题,就是在储存期出现崩解或溶出延迟现象。本文就对中药软胶囊崩解延迟的诸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随着变态反应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变态反应学在临床上日益被人们重视。但目前常规做一组变应原皮试测定时间约需20~25分钟,并且每天做的病人越多,注射器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越长,越易污染。为了选择注射器使用最长时限,本文分别对注射器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探讨干燥无菌持物镊的有效使用时限。方法:对连续使用中的干燥无菌持物镊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细菌学检测。结果:干燥无菌持物镊在8h内连续使用,检测均无菌生长。结论: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论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不同的使用频率,还是不同的连续使用时间,干燥无菌持物镊在8h内连续使用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