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3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113篇 |
内科学 | 260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51篇 |
综合类 | 257篇 |
预防医学 | 86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49篇 |
中国医学 | 11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限对新产程下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北京和美妇儿医院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在新产程标准下分娩,其中第二产程2 h的产妇为对照组,≥2 h为观察组。在观察组中第二产程时限在2~3 h的为观察组A,≥3 h的为观察组B。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A、B母婴结局差异。结果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观察组A和B,产钳助产率低于观察组A和B,分娩镇痛率低于观察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的分娩镇痛率低于观察组B,自然分娩率高于观察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B的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软产道裂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产后发热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B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当第二产程时间3 h时会影响初产妇的母婴结局,应适当给予非创伤性干预控制第二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某国产黄体酮软胶囊阴道给药的循证证据,并进行融变时限考察,为其是否通过处方审核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系统检索指南数据库、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及国内外药品管理政府网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规范》进行相应文献质量评价;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考察国产黄体酮软胶囊的融变时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其中5篇指南/专家共识,经AGREEⅡ工具评价,高质量等级(A)2篇、低质量等级(C)3篇;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经ASMTAR工具评价,高、中、低质量文献分别为2,3,1篇;16篇临床研究文献经Jadad或NOS量表评价后,高质量文献10篇、低质量6篇,所有文献均肯定了黄体酮阴道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检索获得的原研药品说明书包含阴道给药的用法用量;国产黄体酮软胶囊融变时限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该国产黄体酮软胶囊阴道给药通过循证医学证据考察,融变时限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应通过处方审核。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及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丙泊酚、罗库溴铵以及芬太尼,自主呼吸减弱以后对照组给予面罩给氧,并给予压力控制模式辅助机械通气,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PEEP,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均设定为3 min,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停止到脉搏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9%(t_(99))、95%(t_(95))以及90%(t_(90))的时间。两组小儿无创通气时限(t_(90))和年龄、体重的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研究组t_(99)、t_(95)和t_(90)分别为(129.8±23.1)s、(162.4±12.9)s和(178.2±14.2)s,对照组t_(99)、t_(95)和t_(90)分别为(134.7±21.9)s、(171.4±16.8)s和(183.1±13.9)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年龄(R~2=0.896)、体重(R~2=0.879)与无通气时限线性拟合性较好,研究组年龄(R~2=0.612)、体重(R~2=0.409)与无通气时限线性拟合性减小;研究组相关系数0.769和0.651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系数0.952和0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较小,可以减小年龄和体重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目的:拟对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对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在品种项下及共性标准中均无检验依据。结论:建议在《中国药典》中应及时补充、完善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延长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观察预后。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00例心电图常规检查表现为心电图QRS时限延长,结合心脏彩超、胸部数字化X光机(以下称DR)检查,证实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结果 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43例,占78%;3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结构、形态及瓣膜活动异常的27例,占90%;10例预激综合征,全部心脏彩超结构正常;5例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全部心脏彩超结构异常。结论心电图检查安全可靠、方便经济、无创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了晕痛定泡腾片的工艺制备过程,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晕痛定泡腾片成型工艺进行考察,并以外观、休止角、口感和崩解时限为指标综合评价,以总评分确定成型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每1个处方填充剂(柠檬酸:碳酸氢钠:乳糖)最佳配比为0.85∶1∶1.15,主药与填料配比为1∶1.5,加1.5%硬脂酸镁做润滑剂。结论本试验采用的工艺和成型方法适合于晕痛定泡腾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铝镁匹林片崩解时限检查提出单列建议。方法根据铝镁匹林片的性状描述在中国药典相关项目处查找与其片剂类型(片型)相对应的崩解时限检查方法。结果中国药典附录崩解时限项下没有收载与铝镁匹林片相应片型(双层片)的检查方法,麦角胺咖啡因片单独列出其双层片型的崩解时限检规定。结论可参照麦角胺咖啡因片制订铝镁匹林片的崩解时限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的40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时限分为≥120 ms组(82例)和<120 ms组(326例),比较两组患者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 、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大小、二尖瓣返流、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1)QRS波时限<120 ms组的LVEF及LVFS均值较≥120 ms组大(P<0.01);(2)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房、左心室均值较<120 ms组大(P<0.05);(3)QRS波时限≥120 ms组二尖瓣返流率(72.2%)较<120 ms组(67.0%)高;(4)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QRS波时限对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观察测量52例AF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8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Pmax和Pd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AF的一种简单的无创性的心电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