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165篇
中国医学   1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三七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本文聚焦三七新品种选育、连作障碍克服、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从产区选择、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解决三七种植中精准选址、品种选育、土壤改良、施肥管理、病害防控等关键问题,实现三七栽培的精准化及最优化,建立了三七 持续种植复合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七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土壤复合改良技术、三七栽培技术及质量追溯技术。获得首个三七抗病新品种,为其持续种植提供可行性前提。建立三七连作土壤复合改良技术并应用于大 田,连作土壤的修复及改良为三七持续种植提供保障。发布了首个无公害三七质量标准,为其高品质树立规 范。完成了品质溯源体系,保障了三七的质量可控。该复合技术体系为其它中药材精细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白芍与赤芍均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通常认为加工方法是导致2种药材功效差异的本质原因,仅根据加工方法而不考虑药材种质,就会出现药材的性状、活性成分含量不能很好吻合药材的质量标准。芍药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白芍和赤芍的本草考证、种质差异及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影响3个方面阐明了白芍和赤芍药材的种质存在的差异,白芍应为古人从野生芍药中选育出的栽培品种P.lactiflora ′Baishao′。白芍与赤芍基原问题的澄清可为优质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有关中药材GAP中种质资源的若干问题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4.
林可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林可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对林可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林可霉素是由一个氨基酸亚单位PHA和一个糖亚单位MTL组成,L-酷氨酸和葡萄糖可能是合成它们的前体。将2mg/ml的NTG和UV(253.7nm,300w,120s)处理后的菌丝片段分别涂布于含有18%的葡萄糖、30%的L-酪氨酸和12000μg/ml林可霉素的分离培养基上,分别挑选其耐受葡萄糖、L-酪氨酸和抗林可霉素的菌株,结果表明,分别用18%的葡萄糖耐受和12000μg/ml林可霉素抗性这两种方法挑选出来的菌株,效价正变率达60%-70%,较单纯随机筛选菌株的正变率提高20%以上,用这三种方法先后处理98-1菌株,最后得到00-282菌株,其效价提高了50%,对葡萄糖耐受浓度提高到20%,对林可霉素的抗性浓度提高到14000μg/ml。00-282菌析经3周保藏和传代实验F3,菌株高产性状稳定。与此同时进行了UV和NTG对林可链霉菌的诱变效果比较,NTG2mg/ml诱变效果优于UV120S。  相似文献   
55.
 本文概述了麦角菌的遗传学特征。麦角菌菌株产生生物碱的类型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同种菌株往往产生生物碱的混合物,而混合生物碱的生成比率则依赖于环境因素。本文还结合有关研究进展,较系统地介绍了麦角菌菌种的选育程序及方法。对于广泛来源的野生菌株进行初筛,然后,采用人工诱变的选育方法进行菌株的优化选育,是获取所需生物碱高产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6.
中国根霉虽然能产生溶栓活性组分,但在发酵液中其活性成分浓度过低,影响活性组分的应用和分离纯化。因此,有必要对出发菌进行改造。取中国根霉菌No12孢子经过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诱变后涂布在初筛平板去氧胆酸纳牛奶琼脂平板上,2 8℃培养6d ,孢子在牛乳平板中形成菌落并产生溶解,挑选出5 8株溶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进一步在蛋白胨麸皮水中发酵,通过比较发酵液在血纤维平板上形成透明圈面积,筛选出1株高产溶栓酶的突变株No 12 -1,其在血纤维平板上形成的溶圈平均直径为5 5mm ,大于出发菌株No 12所形成的溶圈平均直径3 75mm ,…  相似文献   
57.
以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Tianjinese)T6~1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筛选α-氨基-β-羟基戊酸和利福平抗性突变株,获得一株L-亮氨酸产生菌No。145,L-亮氨酸摇瓶产量可以达32.1mg/mL。在16L发酵罐中培养60h,L-亮氨酸产量可以达21.8mg/mL葡萄糖转化率可以达20%。发酵液经732强酸性阳离子树脂提取,再以等电点一有机溶媒法结晶。产品经生物鉴定,红外吸收光谱,纸层析和比旋光度等项测定,证明产品为L-亮氨酸。  相似文献   
58.
紫外线与亚硝酸复合诱变在顶头孢霉菌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头孢菌素C的产量,通过对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菌B42-V2进行紫外线和亚硝酸的复合诱变处理,得到变株B42-V2N,单位提高10.04%,且遗传性状非常稳定。实验表明: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操作简便、安全高效,所选育菌种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用1只小体型雄性猕猴为父本,8只正常体型的雌性猕猴为母本,进行多年配种选育试验获得小型化F1代仔猴11只,现仍存活9只。研究表明,在存活的F1代9只仔猴中,3岁时有5只个体在某些表型性状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父性特征,而体型小、体重轻、尾和四肢、指(趾)短化等特性,显然是父性遗传。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4个来源甘草属植物的遗传基础,初步探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草品系选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FLP标记技术对乌拉尔甘草栽培新品系"民勤1号"、"喀什1号"、"阿克苏1号"和常规栽培品系内蒙古乌拉尔甘草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指纹图谱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8对引物组合进行多态性分析,以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E-AAC/M-CAG组合构建4个来源甘草的指纹图谱。UPGMA聚类分析将4个来源甘草分为4组,表现出不同的亲缘关系。结论"民勤1号"、"喀什1号"、"阿克苏1号"形成了独特的基因构成,可以作为乌拉尔甘草优良栽培新品系选育目标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