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5篇
  1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从中医学治病求本的观点入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又如《景岳全书》说:“万物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惟求为首务……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但察其因何而起,其病之因便是病本。”临床中迅速抓住疾病的根本就是关键,重点在于不能肩痛治肩,应该从疾病的根源出发,  相似文献   
82.
83.
背景:近年来发现神经干细胞可于体外增殖并分化为神经细胞,是用来修复替代损伤神经组织的较为理想的来源,但是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中如何提高它的增殖能力,诱导分化成需要的表现型,尚处于研究探讨阶段。目的:探讨细胞冻存和非冻存方法分离培养人脑神经干细胞及诱导其向成熟神经细胞分化的培养条件。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江西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12/2004-06在江西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取16周龄新鲜人胚脑组织。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胚脑中分离单个细胞,细胞冻存1个月后复苏或/和新鲜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生长,用血清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培养的细胞神经巢蛋白抗原和分化后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及血清对分离培养的人脑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冻存与新鲜细胞后续培养的生长状况。②细胞形态变化。③神经干细胞标志物神经巢蛋白及成熟神经细胞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鉴定。结果:①从胚龄16周的新鲜人胚脑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人胚脑原代细胞为圆形亮球状,培养3d后可见细胞开始聚集成神经球,部分呈悬浮生长,2周后神经球增大,部分细胞增大数倍,具有极强折光性,可见分裂增殖。经传代后细胞仍保持原有特征,细胞形态不变。克隆细胞在有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可见大部分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从神经球游出分散,形态不规则;48h后多数细胞分化为大量形态不一的、分散成片的多突起星状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②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传代培养,并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含血清培养基培养48h分化后的细胞主要表达成熟神经细胞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③冻存复苏的细胞95%,以上为活细胞,与新鲜细胞比较,细胞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别。结论: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使干细胞体外得到了分离培养、增殖和纯化,证实其方法可行,同时冻存和新鲜细胞的比较,说明可用冻存方法保存人胚脑细胞,复苏后使用。  相似文献   
84.
患者女 ,47岁。主因活动后心慌气短 2个月 ,加重 2 0d入院。查体 :体温 36.2℃ ,脉搏 112次 /min ,血压 90 /60mmHg( 1mmHg =0 .133kPa) ,呼吸 2 4次 /min ,口唇发绀 ,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性音 ,心界稍扩大 ,心率 112次 /min ,心尖部及主动脉瓣第 2听诊区可闻及双期杂音 ,右下肢明显粗于左下肢。血气分析 :氧分压 60 .0mmHg ,二氧化碳分压 2 9.3mmHg ,D dimer (D 二聚体 ) >3μg/ml。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 115次 /min) ,SⅠ 、QIII、TIII,SV1顿挫 ,V1~V4 导联T波倒置 ,V5~V6 …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与小鼠GVH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取8~10周龄的SPF级CB6F1小鼠(H-2b/d,♀)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和GVHD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接受照射和移植,同基因移植组小鼠照射后接受CB6F1小鼠骨髓细胞(1×107)和脾细胞(3×107),GVHD组小鼠照射后接受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1×107)和脾细胞(3×107)。在发生GVHD的时间点检测3组小鼠脾细胞CD4 CD25 T细胞和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和GVHD组小鼠脾细胞中CD4 CD25 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47±1.03)%、(15.40±0.80)%和(24.03±0.8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VHD组小鼠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同基因移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与小鼠GVHD发生呈负相关,发生GVHD时小鼠脾细胞中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86.
目的:基于神经于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点,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神经于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增殖及其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动物实验室完成.采用Feeney氏法制备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PBS治疗组、NSCs移植治疗组,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损伤后海马NSCs的数量;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NSCs立体定向移植。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和旋转爬杆试验对移植后大鼠的神经系统行为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TBI后7d海马齿状回nestin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为(8.1&;#177;2.5)个,与正常动物组(2.5&;#177;1.3)个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40.91,P&;lt;0.01)。移植后部分GFP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β-tubilin Ⅲ,移植组大鼠神经系统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结论:TBI后移植NSCs可以有效地促进损伤后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NSCs能够分化为神经元从而发挥对损伤后的大脑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7.
在血细胞生成的过程中造血生长因子调控最为关键,各种造血生长因子与造血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启动相应的信号传导,调控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其中酪氨酸激酶2(JAK2)与造血生长因子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综述了JAK2及其所介导的造血生长因子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88.
我们自1996年8月~2000年11月在床旁于心电监护下安装临时起搏器救治2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9.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性化、量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DM)高危人群生活方式的影响,为控制DM发病率提供可行方法。方法选择进行健康体检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2型DM高危人群60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给予免费佩戴"知己"运动能量监测仪,发放健康三件套,组织学习干预指导方案,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书,由专职医护人员一对一进行运动、膳食和心理等干预指导,并定期随访。结果干预1年后三餐饮食搭配合理、三种主要营养素合理,每天食用油、食盐、蔬菜摄入量合理,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及有效运动时间,体质量、体重指数、腹围等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个性化、量化护理干预使得模糊的"运动饮食治疗"更具有可行性和依从性,从而能真正将运动和饮食治疗落到实处,改变DM高危人群不良生活方式,降低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0.
陆江 《求医问药》2010,(11):72-72
我国传世医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说:“病有标本”,“治病必求于本”。患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低)血压,病症的根“本”是动脉粥样硬化,当前没有药物可祛除动脉中的脂质沉积,逆转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