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82篇 |
免费 | 446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3篇 |
儿科学 | 17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265篇 |
口腔科学 | 282篇 |
临床医学 | 1531篇 |
内科学 | 317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79篇 |
特种医学 | 327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44篇 |
综合类 | 3877篇 |
预防医学 | 1529篇 |
眼科学 | 63篇 |
药学 | 961篇 |
23篇 | |
中国医学 | 273篇 |
肿瘤学 | 2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98篇 |
2020年 | 245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237篇 |
2014年 | 519篇 |
2013年 | 549篇 |
2012年 | 750篇 |
2011年 | 877篇 |
2010年 | 851篇 |
2009年 | 869篇 |
2008年 | 900篇 |
2007年 | 858篇 |
2006年 | 858篇 |
2005年 | 773篇 |
2004年 | 672篇 |
2003年 | 619篇 |
2002年 | 442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210篇 |
1999年 | 239篇 |
1998年 | 182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探讨各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病理特点.对15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X线(或CR)、CT及MRI的影像学特点及符合率.结果显示①X线(或CR)、CT及MRI对脊柱结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5%、96.2%及99.5%.②X线(或CR)、CT及MRI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4.5%、89.9%及96.87%.③对椎旁软组织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附件破坏及骨性椎管受累的显示,CT优于X线(和CR)片;对早期病变的显示及脊髓受累情况,MRI优于X线(或CR)及CT,有显著差异性(P<0.01).④对死骨及钙化的显示CT优于X线(或CR)及MRI.认为X线(或CR)检查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但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有限度;CT显示早期微小的骨质破坏、死骨、脓肿、钙化及脓肿对椎管脊髓压迫明显优于X线;MRI可清晰显示硬膜外脓肿及脊柱后突畸形对脊髓的压迫和脊髓变性情况,尤其是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死骨及钙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构建颈部三维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FEM),初步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与对照者颈部生物力学的差异,为CSM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以1名CSM患者作为力学模拟实验对象进行三维CT扫描,并构建颈部三维FEM依照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参数选取本团队已有的健康颈部三维FEM作为对照,比较患者和对照者在颈椎正常受力情况下椎体、椎间盘、韧带及脊髓的应力差异,以及后仰伸运动后最大应力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CSM患者及对照者FEM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CSM患者颈椎椎体受力差异C5~C6节段最明显,对照者和患者的最大应力部位均在椎体前缘,CSM患者椎体前缘的最大应力小于对照者;CSM患者椎间盘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应力部位集中在椎间盘底部后缘的两侧;CSM患者各韧带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其中后纵韧带应力最大。CSM患者颈椎在后仰伸运动时范围受限。结论:CSM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可能存在颈部椎体、椎间盘及韧带受力平衡的改变和颈椎运动范围的受限,这可能与CSM力学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73.
大出血是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军将其列为《战术战伤救治指南》首要救治任务。随着技术发展和实战经验的积累,止血器材持续迭代升级,并在战场获得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战伤救治效果,降低了死伤率。本文对指南中历次推荐的止血器材作简要梳理汇总,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澧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进行DR、CT、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3种影像学技术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36例骨肿瘤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2例为良性肿瘤,14例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骨巨细胞瘤12例,脂肪瘤2例,骨血管瘤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黏液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淋巴瘤2例,长骨造釉细胞瘤2例。DR、CT、MRI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CT和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在良性骨肿瘤的诊断方面MRI和CT的诊断价值优于DR,所以掌握这3种不同影像类技术的特点,临床合理选择应用,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骨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5.
原发性气管肿物较少见,胸部X片多无异常发现.气管体层摄影对诊断有一定帮助,CT扫描可提高检出率.本文报告2例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数字X线摄影(DR)及磁共振成像(MRl)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KOA患者70例,均行DR、超声及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 对各KOA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DR检查对于KOA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骨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5.71%、54.29%,均明显高于超声(65.71%、0.00%)及MRI检查(68.57%、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非骨性改变的显示上,超声与MRI对髌上囊积液、滑膜增厚、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破坏、半月板退变、腘窝囊肿、韧带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81.43%、81.43%、88.57%、51.43%、35.71%、48.57%、11.43%与82.86%、84.29%、91.43%、 54.29%、44.29%、 48.57%、14.29%,均明显高于DR检查(P<0.05);但超声与MR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R、超声及MRI均对KOA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非骨性改变的,超声及MRI较DR片具有明显优势,而DR片能够更好地检出骨性改变...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Smart Prep技术在长期化疗患者增强CT中的应用。方法 对100例长期化疗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Smart Prep技术扫描,对照组用常规经验法扫描。结果 实验组全部成功,对照组失败3例,统计分析两组结果 P=0.014。结论 Smart Prep技术在增强扫描中不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增强CT检查的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上腔静脉窦缺损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临床及MSCT诊断为上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并经手术证实为上腔静脉窦缺损,分析其CT特点.结果 MSCT可清晰显示相邻的右上肺静脉与上腔静脉入口壁间缺损,形成所谓"房间交通".可见右上肺静脉保留着与左心房的入口.右上肺... 相似文献
79.
许洪芬林青崔春晓苏晓慧费洁李丽丽马锦竹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5):791-794
目的 对比分析数字乳腺断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摄影新技术与常规数字乳腺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以及超声扫描(ultrasonography,US)对乳腺纤维腺瘤(breast fibroadenoma,FA)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学特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术椎椎体再发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性OVCF并行PVP后的病人93例。所有病人均行X线及MRI检查,根据椎体再发骨折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再发骨折组(48例)和无再发骨折组(45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其校准曲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应用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再发骨折组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椎体内裂隙(IVC)、骨水泥周围积液及骨水泥-终板未接触(NPEC)与无再发骨折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优势比(OR)=3.232]、存在IVC(OR=27.117)和NPEC(OR=1.993)及较高的椎体高度恢复率(OR=2.943)为同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