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7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5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06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1413篇
中国医学   347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红松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松科植物,又名海松、新罗松、果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柏子木等,为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树皮灰褐色,鳞片裂开。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黄色,密被茸毛。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菱形,长8~12cm,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绒,  相似文献   
102.
GC法测定当归油中Z-藁本内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生  李八方 《中草药》2005,36(12):1816-1818
Z-藁本内酯是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1],具有解痉[2]、止咳平喘[3]、调经止痛[4]等多种生理活性。目前国家药品标准的成方制剂中以当归挥发油入药的品种多达40余种。目前有关当归油质量标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曾有报道采用气相色谱归一化法[5]、高效液相色谱法[6]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7]进行评估,但难以满足新药研究开发的需要。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Z-藁本内酯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1仪器与试剂日本岛津GC—14B气相色谱仪。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当归油(自制,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而得,批号:030708、03…  相似文献   
103.
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有效表征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方法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白术挥发油/β-CD包合前后理化性状等的变化。 结果 与β-环糊精相比较,包合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差热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白术挥发油/β-CD包合物形成后具有明显的特征,可表征包合的形成,同时为包合物制剂学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江西枳壳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顿文亮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988-989
目的:用气相色谱GC—MS法对枳壳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8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肉豆蔻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子民  贾天柱  王静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01-1202
肉豆蔻为肉豆蔻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houtt.的干燥种仁。性温,味辛,归脾、胃、大肠经。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1]。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此外西印度群岛亦产,另外,我国过去仅在台湾、云南等地栽培肉豆蔻,近年在海南大面积引种成功,但药材多以进口为主[2]。肉豆蔻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脂肪油等,其中挥发油含量在8%~15%,脂肪油含量在25%~46%[3],药典规定挥发油含量不得低于6.0%(m l/g),近年来,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  相似文献   
106.
金银花挥发油的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近20年金银花挥发油的萜类成分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7.
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特点、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包合方法、影响包合率的因素和使用注意。指出此技术能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不同贮存时间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贮存时间对广陈皮挥发油的影响。方法:用GC-MS-DS法分析不同贮存时间的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结果:不同贮存时间的广陈皮药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变化,总体上呈现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较大成分增加的趋势。结论:贮存时间对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分和含量可以供进行品质优良度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确定健脾促动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水提液出膏率和总黄酮含量、正丁醇浸出物量为指标,选择挥发油的提取、包合条件及水提液的精制条件。结果:加水10倍量、浸泡3h的挥发油得率高;挥发油包合时其与β-CD的配比为主要影响因素;水提液醇沉浓度为70%时出膏率低而总黄酮含量和正丁醇浸出物含量高。结论:提取挥发油条件为加水10倍量、浸泡3h后提取8h;挥发油包合条件为油:β-CD:水=1:6:100,50℃搅拌2h;水提液的醇沉浓度为70%。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优选伤速康涂膜剂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分析法,测定挥发油含量,大黄素和绿原酸含量。结果:挥发油提取时,加水量(A)、蒸馏时间(C)二因素均对挥发油含量有显著性影响(A〈0.05,C〈0.01)。乙醇回流提取时,乙醇用量(D)对大黄素含量有显著性影响(D〈0.01),乙醇浓度(A)和提取次数(C)对绿原酸含量有显著性影响(A〈0.1,C〈0.1)。结论:本方最佳提取工艺为挥发性药材先用8倍量水浸泡6h,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h,其药渣与其余药材一起用10倍量6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