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7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31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219篇 |
内科学 | 14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55篇 |
外科学 | 360篇 |
综合类 | 1250篇 |
预防医学 | 236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629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35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212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334篇 |
2013年 | 247篇 |
2012年 | 311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253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59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140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拔管技术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拔除气管插管时分别采取传统负压拔管方法(对照组)和正压通气拔管技术(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后5 min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技术可以降低拔管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冠脉介入术拔管后神经介导性晕厥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心脏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它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神经介导性晕厥是冠脉介入术拔管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发生突然,进展迅速,严重时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及原因,以便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 相似文献
24.
留置导管断裂残留于血管内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相继应用于临床治疗,手术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用于术中用药和抢救,术后更有效地维持静脉通道。但由于拔管操作失误导致静脉留置导管断裂并残留于血管内的病例实属罕见。本科2001年1月发生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0 前言 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 ,在防止全麻术后拔管时发生低氧血症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国内许多基层医院尤其是边远地区 ,由于限于条件 ,未把血氧的监测作为常规指标 ,而依然把血压、脉搏、通气量、意识、呛咳及咽反射等传统拔管指征作为依据 .其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究竟如何 ,我们采用单盲法进行了调查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 30 (男 2 2 ,女 8)例 ,年龄 33~ 6 1(平均 47)岁 ,体质量 (5 2± 10 ) kg,无心肺功能不全 ,ASA分级 - 级 .麻醉前用药安定 10 mg,阿托品 0 .5 mg im ;麻醉诱导用药为 :咪唑安… 相似文献
26.
27.
<正>文章综述了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其中包括患者方面和医护方面的因素,比如患者舒适度的改变、插管方式和宣传方式不到位、医疗护理不当以及未有效固定导管等,并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拔管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25~65岁,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和曲马多组(B组),每组各15例。A组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5μg/kg;B组在手术前20min静脉推注曲马多1.0mg/kg,记录两组患者在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镇静-躁动评分(RASS)、意识状态评分(OASS)和拔管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的MAP、HR的变化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RASS、OASS评分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20分钟给予舒芬太尼能够更好地抑制手术刺激和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镇痛、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在全身麻醉拔管期合作配合程度高,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9.
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中,在PICU更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无指征拔管的病人,人工气道意外脱出,病人可因失去有效呼吸道而发生窒息,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可危及生命,我科针对意外拔管这一现象,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降低了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122例,在术前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术后进入ICU 8 h后拔除气管插管,观察组术后进入ICU 8 h内拔除气管插管,比较两组右心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RVEDVI)、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右心室每搏容量指数(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index,RVSI)、肺血管阻力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心率(heart rate,HR)、拔管时间、再次插管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拔管1 h时RAP、RVEDVI、CI、RVSI、PVRI、RVEF对照组分别为(8.4±0.7)mm Hg(1 mm Hg=0.133 kPa)、(35.4±4.6)ml/m2、(3.0±0.4)L·min-1·m-2、(30.5±3.2)ml/m2、(244.3±23.1)×10-1kPa·s·L-1·m-2、(30.2±4.2)%,观察组分别为(5.3±0.8)mm Hg、(46.9±4.2)ml/m2、(3.8±0.5)L·min-1·m-2、(39.6±3.6)ml/m2、(184.2±22.1)×10-1kPa·s·L-1·m-2、(32.5±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管时间对照组(11.4±2.3)h,观察组(3.4±0.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直视术后早期拔管安全可行,对于促进患者早期清醒、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