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玲  臧志和 《中成药》2007,29(6):821-824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放度。方法:考察不同溶出方法、搅拌桨速度和溶出介质对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溶出方法、桨叶转速以及溶出介质的pH值在3.5~7.6范围内时,对三七总皂苷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无显著影响,但溶出介质的pH值在1.0时会严重影响渗透泵片药物的释放。结论:除酸性介质条件外,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体外释药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法杀菌结合0.2μm微孔除菌过滤在纯化水微生物控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紫外线杀菌和0.2μm微孔过滤除菌,对饮用水经过预处理一级反渗透和混合床时(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系统制备的纯化水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和0.2μm微孔除菌过滤循环使用,再次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比较经混合床制备的纯化水在不同取样点微生物含量,以证明紫外杀菌器和0.2μm微孔除菌过滤对纯化水微生物控制的效果。结果经过混合床制备的纯化水,含有较高的微生物,平均为4.07CFU/ml;经紫外线一次照射杀菌后纯化水样平均为2.25CFU/ml;经0.2μm除菌过滤器后纯化水样平均为1.17CFU/ml;纯化水贮罐出水口纯化水样平均为1.15CFU/ml;纯化水循环使用前经紫外线二次照射杀菌后纯化水样平均为0.83CFU/ml,回水口纯化水样平均为0.96CFU/ml;纯化水细菌内毒素含量检测〈0.25EU/ml。经统计学分析,混合床出水样与回水样检测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紫外杀菌结合0.2μm微孔除菌过滤器对纯化水微生物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纯化水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可以达到注射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43.
单纯疱疹病毒 2型 (HSV- 2)和单纯疱疹病毒 1型 (HSV- 1)引起的生殖器疱疹的预后不同 [1],检测 HSV时有必要对其分型。目前,生殖器疱疹的实验室诊断“金标准”是 HSV分离培养法,该法敏感性欠佳,费时费力。新近出现的 PCR- ELISA及 PCR-微孔板杂交法,将 PCR、核酸杂交及酶联免疫技术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弊端 [2,3]。我们建立了 HSV的 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检测和分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在生殖器标本 HSV检测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Vero细胞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引…  相似文献   
44.
微孔滤膜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微孔滤膜由于其具有某些独特的优点,已广泛应用在分子生物学、细菌学及免疫学基础和临床医学领域中。微孔滤膜是一种多孔性薄膜过滤材料,包括各种固相膜和扩散膜。现在最常用的微孔滤膜主要为各向同性的均匀膜,如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生产的各种孔径的微孔滤膜。微孔滤膜的化学组成一般由醋酸纤维素或硝酸纤维素或此二者不同比例的  相似文献   
45.
国内大输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明 《天津药学》1991,3(3):21-27
  相似文献   
46.
47.
作者报导微孔钛种植体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实验中证明国产微孔钛性能良好,骨组织长入微孔间隙深度及其与牙槽骨的结合力皆与国外资料相似,临床应用种植体修复后的病例最长已超过5年。但本组病例数不多,少数病例仍有受(牙合)力的影响或局部感染的因素而致失败,故还须继续探索改进。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 81例乙肝患者的PCR产物分别采用微孔板杂交和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同时对微孔板杂交在HBVDNA定量方面的价值进行论证。结果 :微孔板杂交和凝胶电泳的阳性率分别为 70 .4% (5 7/ 81)、5 1.8% (42 / 81) ;PCR产物与微孔板杂交后光密度 (OD)呈正相关 ,血清HBVDNA量与OD值不呈线性关系。提示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微孔板杂交技术可替代凝胶电泳 ,但不可以用于血清HBVDNA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9.
50.
微孔板速率法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孔板速率法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取体检和筛查合格的8 327例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和135例ALT异常献血者血清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微孔板速率法分别测定ALT活性。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微孔板速率法对8327例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的检测,有显著相关性(r=0.945 1),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135例阳性血样,微孔板速率法有漏检现象,但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变异系数为6.32%,符合要求。结论微孔板速率法是一种理想的检测ALT活性的方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联合应用或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外,首选微孔板速率法,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输血传染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