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清代闽籍御医力钧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医学家和学者,有着独特的学术思想.力钧临证,重视气血,以益气行血补血为大旨,强调血脉的充实与畅通;重视伤寒、温病,善用经方,擅长治疗疫证,曾与郭永淦合著<伤寒论问答>;虚心学习西医,比较中西医理论异同,倡导中西汇通,著有<日本医学调查记>、<足利藏书记>,并取校柯为良译著<全体阐微>,撰写<内经难经经释>及<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文化》2011年第5期《亦医亦文刘草窗》(以下简称《亦文》)一文,作者据《列朝诗集》《明诗纪事》等文献资料,多有引发,令人耳目清新。笔者拜读后觉得尚有补充和修正,爰举如次。一、"痛泻要方"的名称及其流传  相似文献   
13.
1 生平简历 冯济卿(1874-1964年),名怀宽,字济卿,北京人[1].其幼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稍长酷爱中医,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潜心研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成绩优异,学有所成.其学识渊博,造诣颇深,精于方药,每见神效,于清末光绪之际供职于太医院.先为太医院九品医士、寿药房值宿供奉官,后升为吏目.民国初期,他在崇文门外东河槽2号寓所悬壶济世,为民众疗疾.解放后,被聘为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2].  相似文献   
14.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4):202-204
生平简历袁鹤侪(1879-1958),河北雄县人.少年丧父母,自学医书,1903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医学馆,系统学习中医.1906年从医学馆毕业,同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清太医院,曾供职清太医院御医兼医学馆教习,慈禧随侍御医.后悬壶京城.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苏友好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普及协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耆宿顾问、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教授以及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中医顾问等职.学术成就袁氏对内难经理论、伤寒病、温病皆有深入研究,著有《太医院伤寒论讲草》、《伤寒方义辑粹》、《温病概要》、《温病条辨选注》、《中医诊疗原则》、《医术经谈》、《袁氏医案》等,并主持、组织修订和重刊了《医统正脉》等一批古典医籍.治学特点袁氏治学法度严谨,临证诊病一丝不苟,用药精当而有创新,药味平淡而有出奇,对许多疑难重症的治疗颇有建树.学术思想袁氏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尤其注重气化学说;临床以擅治伤寒、长于温病著称.特别是治疗痨瘵、疟疾、肝病、结石诸疾,尤为见长.  相似文献   
15.
御医概说     
御医作为封建时期的特定医生群体,在医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诸多医学流派和医家的学术成果兼收并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独特的一个流派.通过对御医的产生及组成、地位的变迁、医疗对象生理病理特点、处于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诊治方法特点及用药特点等多方面对御医流派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金元时期不仅是中医学创新的时期,也是中医与其他民族医药进行广泛交流融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辽、宋、金、西夏的分裂局面,使国内各民族之间交流加强,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横跨欧亚的征战,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与欧亚各国备民族的交流.医药文化的交流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医药方面采取的兼收并蓄方略促使汉、蒙、藏、回、维等  相似文献   
17.
在历代皇帝中,喜爱中医药者大有其人,但末代皇帝溥仪的爱法与众不同,学中医书、改中药方,官内陈设药橱,长期以御医为伴等,是其突出的特点.本文所反映的是溥仪在长春伪皇宫中与中医药关系之一隅,从中可见中医药学课远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祝您健康》2012,(12):57
日前,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场"养血热潮"。有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甚至还有身强力壮的青年人,而最着急,也最积极的就是已经病发冠心病、脑中风和三高症的老人。他们确信这个"养血热潮"是救治心脑血管病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这是"中国心脑血管病之父",8代御医传人,连汝安教授用60年临床总结出来的"真理"。那么血该怎么养?"养血"又与心脑血管病有什么关系?"养血"真的能根治心脑,不复发吗?带着疑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高老太降糖贴、慕容氏糖贴、丁三怪拔喘膏、平老太降压贴等大量虚假广告产品,通过包装神医、虚假广告,向消费者兜售药品。一位自称是御医世家高氏家族第五代传人——高老太;一位自称是慕容家族第八代传人——慕容康;而另一位平老太来头更大,号称清朝御医平秋鹤第十三代传人。  相似文献   
20.
在唐胤宗继位初年,有一天,柳太后突然昏迷不醒,牙关紧闭。文武百官一筹莫展,胤宗十分焦急,冥思苦想中忽然想起医书上关于黄芪有益气之功和黄芪汤气疗法的记载。便对御医说。“太后既然口噤不能服药,宜把黄芪煮汤.用汤气治疗,药入皮肤,可望治好。”御医听后急忙煮黄芪汤数斛.置于柳太后榻下。顿时,满室药味弥漫。不足二个时辰。柳太后渐渐苏醒,不久后渐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