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97篇
  免费   3486篇
  国内免费   2904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381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1542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8939篇
内科学   8765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21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5篇
外科学   7523篇
综合类   22230篇
预防医学   336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8196篇
  92篇
中国医学   11628篇
肿瘤学   6128篇
  2024年   347篇
  2023年   1398篇
  2022年   1470篇
  2021年   1665篇
  2020年   1443篇
  2019年   1594篇
  2018年   751篇
  2017年   1393篇
  2016年   1609篇
  2015年   1852篇
  2014年   3506篇
  2013年   3410篇
  2012年   4292篇
  2011年   4350篇
  2010年   4333篇
  2009年   4151篇
  2008年   4379篇
  2007年   4031篇
  2006年   3957篇
  2005年   3571篇
  2004年   3110篇
  2003年   2820篇
  2002年   2734篇
  2001年   2606篇
  2000年   2504篇
  1999年   2000篇
  1998年   2159篇
  1997年   1994篇
  1996年   1667篇
  1995年   1534篇
  1994年   1267篇
  1993年   980篇
  1992年   726篇
  1991年   627篇
  1990年   487篇
  1989年   398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Cx4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 Cx4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探讨 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运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Cx4 3、PCNA在 70例原发性胃癌 ,6 2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 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 结果  Cx4 3在正常胃粘膜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83.9%和 17.1% ,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Cx4 3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P<0 .0 1)。胃癌前病变、胃癌组中的 PCNA较正常胃粘膜组增高 (P<0 .0 1)。 Cx4 3表达与 PCNA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Cx4 3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Cx4 3可做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治疗比较。方法 根据反流症状、食管24h,pH监测和胃镜检查结果,将167例有反酸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随机双盲分成奥美拉唑组40mg/d 83例及法莫替丁组80mg/d 84例,记录服药前后烧心、反酸、反食和胸骨后疼痛症状的改变情况,判断诊断和治疗。结果 奥美拉唑组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优于法莫替丁组。  相似文献   
93.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94.
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原理(HBS)研制了马来酸罗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情况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 对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γ闪烁照相技术对优化处方的内漂浮情况进行胃内动态观察。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释放介质中迅速起漂,持漂时间超过12h,12h达最大累积释放;初步确定在胃内滞留时间达3h以上。结论:优化处方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异常扩散;胃漂浮片在胃滞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95.
早期胃癌6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文献报道 ,早期胃癌经手术治疗后 5年生存率可达85 %以上 ,而进展期胃癌的 5年生存率常不超过 4 0 % ,故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是胃癌的早期诊断 [1 ,2 ]。为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 ,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笔者对我院 198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经胃镜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 6 0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共行胃镜检查 2 85 36例次 ,共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 85 6例 ,其中早期胃癌 6 0例 ,占胃癌患者的 7.0 % ,…  相似文献   
96.
慢肾衰常以脾胃病变为首发见症 ,后以脾肾两虚贯穿始终 ,提出湿浊碍脾 ,胃失和降为尿毒症早期的主要病理证结 ;脾肾两虚 ,阳不化气为尿毒症之渐 ,病之本。治疗早期化浊醒脾 ,和胃降逆 ,中晚期则以健脾益肾 ,强调健脾可斡旋中运 ,有助疾病的稳定与康复。  相似文献   
97.
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分析2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包括2例空肠造口和14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支持时间14-30d。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治愈率占全组的76.20%(16/2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出口梗阻中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98.
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人常有泛酸、烧心等反流症状和进食后上腹饱胀,治疗以制酸和促进胃动力为主。有时经过治疗不能完全缓解症状,我们试用胆宁片辅助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Ⅲ期贲门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可手术的Ⅲ期贲门癌选择性胃左动脉灌注化疗一次。结果76例经胃肠双重造影、腹部CT和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参照全国胃癌协作组第二次会议制定的进展期胃癌全身化疗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4%(3/76),部分缓解(PR)86%(65/76),稳定(S)11%(8/76)。结论可手术的Ⅲ期贲门癌术前接受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