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人眼具有多种轴线和角度,其中Kappa角是反映人眼居中性的重要指标,在眼科手术中应用广泛。术前正确的评估与应用Kappa角,有利于恢复术后最佳视觉质量。μ弦是近几年为了更好地表达Kappa角而出现的一个新术语。临床上这两个概念未被很好地理解,限制了其实用性。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Kappa角和μ弦,本文分别阐述了两者的定义和联系。同时,总结了Kappa角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了在角膜屈光手术中补偿大Kappa角的方法以及在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中参考Kappa角预测术后MIOL居中性的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弦脉与紧脉在脉象上均具有脉气紧张的特点,临床切脉易将两者混淆。从弦脉与紧脉的脉象构成要素、脉图特征及脉象形成机制等方面研究其异同之处,掌握辨析要点,对临床鉴别弦脉与紧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本文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四种动脉顺应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减低。弦脉的零压动脉顺应性 Co 最小,细弦脉的 Co 最大,弦滑脉的 Co 居中。弦滑脉的外周阻力接近弦脉,故认为弦滑脉以弦为主脉,滑为兼脉。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近老年时就开始,其中外周阻力(R)增大,每搏心输出量(SV)的减低出现较早,而 Co 减低则出现较迟。  相似文献   
44.
脉是机体气血在和不同性质的病邪相互抗争妥协后产生的一种综合状况,由性质和位置两个基本方面构成,反映了正邪两方面的状态。寸口脉是全身脏腑气血状况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触诊患者双手脉象并运用"三比法"原则诊脉,确定病情属阴属阳。弦脉是临床常见脉,可以出现弦脉的原因很多,本文旨在总结笔者在跟师临床学习过程中见到的弦脉及以弦脉为主的复合脉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45.
曲丹  潘强  王波 《国医论坛》2011,26(6):3-4
“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发病机理的高度概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与“阳微阴弦”密切相关.心阳虚则心脉之血运行乏力,阳虚又易生寒、生湿、生痰;阴寒水湿痰浊产生后又易瘀阻心脉,形成心血瘀阻.中医的痰浊、瘀血,包含西医的高血脂、心血管腔狭窄等病理实质.  相似文献   
46.
《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天士门人辑录,书中记载了叶氏在临证中对脉诊的灵活应用。从诸多的脉案中摘取相同的脉象,加以研究分析,可以窥探叶氏的脉候治疗思想以及诊断技术,也有助于我们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辨证等方面的分析,明确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的良好功效,从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8.
脉诊自古便是中医极具特色的诊察手段,是医生正确认识疾病的重要途径。历代医家对脉诊尤为重视,脉象专著有上百种之多,脉诊专篇更是不计其数。"滑脉"作为临床中的常见脉象,在历代文献中有大量的理论阐释和临床体会。在研习相关文献时,发现其内容分散、条理繁杂、观点众多,为方便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并指导临床脉诊,笔者对其进行简要梳理并与近代临床的报道进行对比,以期为滑脉的临床与文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原因等。心痛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素问》有"心病先心痛"、"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灵枢·厥病》把厥心痛分为肝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肺心痛、肾心痛,云:"痛如以锥针刺其心";隋·巢元方对心痛病名论述详实,因、证、象等具备;唐·孙思邈、《太平圣惠方》、从治法方药方面给后世医家很大启发;明清时期有更详尽修正,最具代表性是《临证指南医案·心痛》把心痛与胃脘痛、真心痛等从发病部位确切区分。日本人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对"胸痹心痛"最早进行了详尽论述,对现今影响颇丰;汉·张仲景将胸痹与心痛合一而述。从脉象、病因、症候等方面看",胸痹心痛"之名更优于胸痹、心痛分而论之。病机乃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相似文献   
5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09-2511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范文甫学宗经典,师崇仲景,善用经方,临床崇尚实践,治病谨守病机,理论与治验结合,济世救人,蜚声杏林。观其论治胸痹,明辨病机,辨证简明,立温通法,标本兼治而主次分明。治方或融合经方成"栝楼薤白方",或遵循经方原方,或略作加减,有的放矢,施治巧妙,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