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论命门真火     
《中医药通报》2009,8(2):62-62
少师曰:命门居水火中,属水乎?属火乎?岐伯曰: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少师曰:藏于水以生水,何也?岐伯曰:火非水不藏,无水则火沸矣。;水非火不生,无火则水绝矣。水与火盖两相生而两相藏也。少师曰:命门之火,既与两肾相亲宜与各脏腑疏矣。岐伯曰: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不止。肾恃之为根,各脏腑无不相合也。  相似文献   
62.
岐伯历史疑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世广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158-159
岐伯是黄帝的太医,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军师,又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多才多艺的大学问家。他还是中医学的始祖,也是军乐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岐伯、黄帝的"天人相应"理论,对当代人类的整体生存来说具有特殊的精神价值,也具有警示作用.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原文,从顺应自然、协调阴阳、身心健康诸方面,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进行研究探讨.结果与结论:"天人相应"理论,对当今社会如何远离各种危害,保持内心的超脱和宁静,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价值参考和理论借鉴."天人相应"理论的当代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应懂得减少过多的欲望,顺应自然,健康快乐生存.  相似文献   
64.
李良松 《中医研究》2011,24(3):71-76
《四库全书》论及岐伯之文献广泛涉及了岐伯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岐伯6个部分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岐伯为神农之孙、黄帝之相,将炎帝、黄帝两大部族之医术融会于一体,从而创立了中华民族的正统医药学体系。四库文献中共著录岐伯撰著或与岐伯有关的典籍23部。对于岐伯的学术贡献,可用药中之圣、方中之祖、医中之王、针中之神来总结,他的学术成就代表了我国上古医药学的最高水平。托名之说虽然历代有之,然托名之实应当分作五种类型来看待。《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伟大史诗,是岐黄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岐黄文化的发源地不应在目前已知的岐伯故里,而应在黄帝与岐伯活动频繁的地区——河南新密市。方法:根据国内三处岐伯故里的原野调查,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新密丰富的考古成果及遗迹遗址进行分析。结果:依据考证,佐证岐黄之术的产生与河南新密的关系。结论:由岐伯开创的中医学的基础——岐黄之术,与河南新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6.
作为古代医家,“岐伯”始见于《黄帝内经》,正史则始于司马迁《史记》。据《通志》及《路史》所载,岐伯很可能是三皇时期,一位精于医药及养生之术的部落首领。古岐伯国在陕西岐山下,岐伯氏族一直居住在岐下周原。黄帝西游时,又引岐伯归于河南新密。据《素问·移精变气论》和《路史》所载,岐伯师从于上古名医僦贷季。据王勃《典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可知《难经》系岐伯传于后世。除《难经》外,有关岐伯的医论还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泰素》、《黄帝岐伯按摩经》、《岐伯针经》、《岐伯精藏论》、《黄帝众难经》等。  相似文献   
67.
刘玉芬 《河北中医》1982,(3):42-42,41
祖国医学中虽无优生学之名词,但祖国医学典籍中对这方面早已有所认识。《内经》是现存祖国医学文献中最古的一部医书,是祖国医学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灵枢·天年篇》“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檐,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就是说,人之始生与父母的神、精、血、气密切相关,子代的一切均由父母赋予,方可始生成人,子代承  相似文献   
68.
岐伯乡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岐伯乡籍,宋以前无说。自宋·邓名世始,《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安化岐氏",罗泌《路史》等认为岐伯为岐姓之祖,潘自牧《记纂渊海》指实岐伯为甘肃庆阳人,郑樵《通志》及明清《庆阳府志》《庆阳县志》皆沿其说。宋代以降,岐伯被作为医学正统之祖被请进庙堂供奉,除庆阳以外,历史上单独为岐伯建祠立庙者概莫有之。大量出土文物、传说故事、方言、人文历史等均是岐伯乡籍在庆阳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69.
70.
"肠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历史沿革与释义之争 "肠覃"二字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水胀第五十七>:"肠覃何如?岐伯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内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石瘕何如?岐伯日: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