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7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694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421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1173篇
内科学   67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3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08篇
综合类   4065篇
预防医学   959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777篇
  13篇
中国医学   4123篇
肿瘤学   56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1033篇
  2010年   861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970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883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682篇
  2003年   659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 B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例抗GABA BR脑炎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经过,随访3.5~23.0个月并评估预后。结果:5例抗GABA BR脑炎患者(19~81岁)均急性起病,以难治性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4例颅脑磁共振成像显示颞叶及海马为主的T 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脑电图均提示慢波或癫痫样放电。4例肺部发现占位,病理均确诊为小细胞肺癌。5例接受一线免疫抑制治疗(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效果均欠佳,3例接受了二线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其中2例合并肿瘤者同时接受了肿瘤治疗,接受二线治疗及肿瘤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单纯一线治疗者。结论:抗GABA BR脑炎主要表现为以难治性癫痫为特征的边缘性脑炎综合征。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的抗GABA BR脑炎尽快启动二线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左外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9例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血管瘤直径7.1~9.3 cm,其中血管瘤完全位于肝实质内6例,部分突出于肝表面3例。结果 9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200~600 ml,术后1例出现少量腹水,1例出现腹腔包裹性积液,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经选择的病例中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左外叶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主动脉瓣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瓣膜发育异常.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中、高风险BAV患者的重要方法,但一些围术期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TAVR治疗BAV畸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希望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PQD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及PQDS 25,50,100mg/L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VSMC的生长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构成比和增殖指数(PI),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PQDS可明显减低VSMC的增殖能力,使VSMC的G_0/G_1期构成比显著升高,PI值显著下降;亦能明显增加VSMC的凋亡率。结论PQDS具有抑制VSMC增殖及诱导其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右肺下叶段支气管CT显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给CT对右肺下叶作斜位扫描提供倾斜角度及对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30例标本制成支气管树和13例CT影像观测叶、段支气管内径、段支气管与叶支气管的夹角。结果:叶支气管内径5.0±0.2mm。相邻底段支气管内径无显著差别。BⅥ、BⅦ、BⅧ、BⅨ和BⅩ的夹角分别为88.1°±1.7°、18.2°±3.5°、20.2°±2.8°、15.8°±2.6°和16.7°±3.6°。结论:叶段支气管内径、管壁厚度可为CT诊断增加一个以数据为依据确定管腔狭窄或管壁增厚的方法以提高中心型肺癌的正确诊断率,依段支气管的倾斜角度将CT机架和体位作相应的倾斜和偏移使扫描层面与段支气管垂直可提高其CT显示率。  相似文献   
996.
垂体后叶是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对于垂体后叶的形态和功能研究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但以往对垂体后叶的研究大都是以大鼠、兔等低等动物为材料,而动物种间的差异很大。仅以大鼠等啮齿动物的资料为根据难以得出全面的解释。为此,作者对包括人、恒河猴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的垂体后叶内13种神经活性物质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资料。还发现2种新的神经纤维也存在于哺乳动物垂体后叶。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了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不但存在于大鼠垂体后叶,也存在于人、猴、狗和猫的垂体后叶。比较五种动物垂体后叶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密度,以狗垂体后叶为最高,人和大鼠次之,猴垂体有稀疏的分布,猫垂体后叶密度最低。在人和猴垂体后叶,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垂体柄、神经叶的中央部和腹后部,其它部位仅见散在纤维。在狗垂体后叶背部和漏斗壁可见非常密集的纤维网,腹后部仅见中等密度P物质阳性纤维。猫漏斗壁的纤维束为中等密度,并沿漏斗隐窝壁直达漏斗隐窝底壁,其它部位仅见稀少的阳性纤维。大鼠垂体后叶周边部纤维密度高于中央区,吻侧端又稍多于尾侧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治新特点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33例,行一侧腺叶切除3例,因双侧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术4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部分切除术17例。术后均予L-甲状腺素片100~150μg·d~(-1)治疗。B超观察所有患者的病理类型、甲状腺微小癌包膜侵犯、血管侵犯情况,及合并其他良性病变情况。结果:甲状腺微小癌57例中,乳头状癌55例,滤泡状癌2例;淋巴结转移发生16例(28.0%)包膜侵犯8例(14.0%),血管侵犯4例(7.0%),多发病灶2例(3.5%)。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诊49例(85.9%),术后病理证实8例(14.1%),术后行二次手术5例,术后随访患者均无复发转移。结论:B超检查结合术中快速病理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确诊率,患侧腺叶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98.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口腔颌面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65%。经典术式为解剖面神经的浅叶切除术,尽管疗效确切,但往往出现面瘫、涎瘘等并发症。我科从1999年6月-2005年10月对直径〈4cm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35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医学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治疗的基础技术,对各种自动分割算法性能的验证极为重要;但是临床图像无法直接提供“金标准”,亟需解决导致验证所需的测试数据难以量化评估的问题.方法 使用傅里叶描述子作为描述临床图像中待分割区域轮廓的函数,通过对傅里叶描述子的抽样生成新的轮廓,最后使用纹理匹配技术计算新图像中像素点的灰度值.结果 针对颅内出血的图像,以生成的模拟图像作为测试图像,对多阈值分割和水平集分割算法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进行了定量的验证.结论 实验表明本方法能够快速地生成逼真的模拟医学图像,对分割算法的验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本文针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52例患者病历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方法在研究时选用的是特异性ELISAs方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到治疗组(n=52),以及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并不参与治疗,通过观察肝癌前抗体阳性数目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分析出药片的药效。结果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癌,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肝癌,两组肝癌病历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0.0212)。在对比这两组肝癌前抗体阳性数目时发现,在24个月后,治疗组抗体阳性数目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现象(<0.001)。在对检测到的6个抗体中发现,抗URG11与URG19阳性的发生率最高,且都大于60%,治疗组在口服药物后,这两种抗体阳性都明显下降,但是对照组在不治疗的前提下,两种抗体阳性率有上升的迹象。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肝癌前边抗体检测时,UGR11、UGR19、DRG2可以作为肝癌病变疗效以及预判的标准之一。在使用复方《下珠进行治疗时,可以得出该药物具有阻断或者延缓肝硬化以及肝癌前变的效果,该项试验研究的临床评估还需要长期的进行疗效观察,在治疗时也要使用中药维持,其中用药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防止肝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