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60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26篇
内科学   26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515篇
综合类   945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356篇
  2篇
中国医学   550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及初级传入C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主要分布在此核的Ⅰ、Ⅱ层,Ⅰ层多于Ⅱ层;10%福尔马林刺激大鼠口周区后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此核的Ⅰ~Ⅳ层及其内侧的网状结构,但主要集中在Ⅰ、Ⅱ层,Ⅱ层多于Ⅰ层;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及其终末也密集地分布于此核的Ⅰ、Ⅱ层,且Ⅱ层多于Ⅰ层。多重反应的结果显示:在Vc的Ⅱ层和Ⅰ层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和FOS阳性神经元胞体的周围可见许多BSI-B4标记的纤维及终末;部分SP受体阳性神经元也呈FOS阳性,少数SP受体和FOS的双重阳性神经元周围也有BSI-B4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上结果说明:(1)传递面口部痛信号的C纤维主要终止在尾侧亚核的Ⅰ、Ⅱ层,与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区重叠,提示这些C纤维可能含SP;(2)参与西口部痛信息传递的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Ⅱ层,它们与初级传入C纤维终末的分布区重叠,其中的部分POS阳性神经元也呈SP受体阳性,从而进一步地证明了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讨三叉尾侧亚核(Vc)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直接投射的神经元与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能传入的关系,本研究用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与Fos和SP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方法研究了Vc向VPM投射的神经元。结果表明:(1)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Vc浅层(Ⅰ、ⅠⅠ层);(2)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在Vc浅层;(3)TMR注射入一侧VPM,逆标神经元仅见于对侧Vc和双侧延髓网状结构(MRF);(4)VcⅠ层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22.3%为Fos阳性,11.7%为SPR阳性;(5)Vc深层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13.1%为Fos阳性,8.5%为SPR阳性;(6)MRF内TMR逆标神经元总数的43.3%为Fos阳性,5.1%为SPR阳性。上述结果提示:(1)Vc及MRF内直接向VPM投射的部分神经元感受面口部伤害性刺激信息;(2)VcⅠ层内直接向丘脑投射的部分神经元可能接受外周SP能的初级传入。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SD乳鼠GMC为研究对象,用UⅡ刺激GMC,Fluo3/AM荧光标记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动态测定GMC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结果UⅡ激发GMC内[Ca2+]i升高作用分2个时相,即瞬时峰值升高时相和缓慢持久升高时相,对峰值升高呈剂量依赖方式,在10-10mol/L~10-7mol/L范围内引起峰值升高,且随着剂量增加,幅度增大.硝苯地平和无钙缓冲液对UⅡ激发GMC内[Ca2+]i瞬时峰值升高无作用,但可完全阻止缓慢持久升高时相出现.结论UⅡ激发GMC内[Ca2+]i浓度瞬时峰值升高时相是由细胞内储存钙释放介导的,而缓慢持久升高时相是由细胞外钙流入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 Ⅱ)、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9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血浆U Ⅱ、ADM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并与60名健康人(对照组)对照.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ADM、U Ⅱ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22±8.28)ng/L比(17.58±3.43)ng/L,P<0.01;(3.29±0.92)pmol/L比(1.85±0.45)pmol/L,P<0.01];心力衰竭组血浆UⅡ浓度与心功能级别正相关(r=0.765,P<0.01),与LVEF负相关(r=-0.681,P<0.01),与LVMI正相关(r=0.705,P<0.01),与血浆ADM浓度正相关(r=0.718,P<0.01);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血浆ADM、UⅡ浓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61±6.88)ng/L比(38.31±8.11)ng/L,P<0.01; (2.52±0.49)pmol/L比(3.43±1.02)pmol/L,P<0.01].结论 血浆ADM和UⅡ浓度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升高,U Ⅱ、ADM共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UⅡ浓度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临床评价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20周左右的SD大白鼠尾静脉血与股动脉血进行血液细胞分析,比较两种取血途径血液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数量。方法利用西施美康(Sysmexkx-21N)血细胞分析仪对大白鼠尾静脉血和股动脉血进行血液细胞分析。结果SD大白鼠尾静脉血和股动脉血相比较,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P>0.05。白细胞P<0.01。结论20周左右SD大白鼠尾静脉血和股动脉血进行血液细胞分析,RBC,Hb,Hct,Plt,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6.
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脾切除术中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门脉高压症引起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传统的脾切除术,大块集束结扎处理脾蒂易并发胰尾损伤,术后发热时间长。本院于1999年12月至2003年4月对25例脾脏病人实施二级脾蒂离断法切脾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八肽缩胆囊素(CCK-8)对抗电针对大鼠尾核中痛反应神经元放电和测量甩尾潜伏期(TFL)痛阈的同时影响。方法:本实验以大鼠尾核中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电变化及辐射热照大鼠尾所引起TFL三者为指标,观察了电针、CCK-8对同时记录PEN或PIN电活动和TFL的影响。结果:①辐射热照大鼠尾可使63个PEN平均放电的净增值(NIV)增加了(285.89±11.58)%或42个PIN平均放电NIV下降了(81.60±8.14)%的同时发生甩尾反射,表现出辐射热致疼痛效应。②电针双侧“足三里”15min后,19个PEN平均放电的抑制率为66.30±10.82%,而平均TFL的延长率是(76.74±9.93)%或12个PIN的平均抑制时程(ID)缩短了(51.45±9.58)%,同时使TFL延长了(77.68±11.38)%,即呈现出电针的镇痛效应。③脑室注射CCK-8(10ng)能同时对抗电针所引起PEN放电的抑制或PIN的ID缩短和TFL的延长作用。结论:CCK-8的抗电针镇痛作用在中枢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和整体行为反射水平上是协同一致的。提示PEN和PIN的电活动作为疼痛和镇痛指标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卢丙辰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五官学科奠基人之一,理论知识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眼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卢老在花翳白陷的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上亦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9.
张美 《现代中医药》2010,30(4):40-41
目的评价分析除翳明目片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8只眼,除翳明目片口服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77只眼,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90%,总有效率96.15%,复发率6.41%,疗程平均(12±5.86)d。对照组治愈率70.13%,总有效率88.31%,复发率16.88%,疗程平均(15±10.12)d。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翳明目片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程短,治愈快,有效率明显增高,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油脂化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喙尾琵琶甲油脂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琵琶甲油脂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中鉴定出43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2.61%,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结论 预示喙尾琵琶甲油脂具有一定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