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血清孤啡肽(orphanin FQ,OFQ)与孕期并发症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影响。   方法   收集银川市与中卫市两所医院200名待产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OFQ水平,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家庭因素及孕期并发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估产后42 d抑郁状况。   结果   产后抑郁症组血清OFQ水平48.52(37.56,57.13)pg/ml高于对照组18.37(16.63,25.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61,P< 0.001)。婆媳关系较差(P=0.014)、有孕期并发症(χ2=6.505,P=0.011)的产妇抑郁检出率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血清OFQ(OR=21.464,95% CI:6.859~67.167,P< 0.001)与孕期并发症(OR=3.600,95% CI:1.013~12.794,P=0.048)为PPD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模型分析显示血清OFQ与孕期并发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OR=2.229,P=0.021)。   结论   血清OFQ与孕期并发症是PPD的危险因素,两者同时存在时可增加PPD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2.
发现内阿片肽家族的两个新成员:孤啡肽和内吗啡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啡肽(Orphanin FQ,OFQ)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是1995年和1997年发现的两种内阿片肽,它们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值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血浆孤啡肽(OFQ)水平与双相障碍的关系,为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诊断等寻找新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筛选47例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组21例、躁狂组26例)和31名正常人,应用放射免疫(mA)法分别测定其血浆OFQ浓度,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OFQ水平,病例组OFQ含量与各量表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1)抑郁组OFQ水平高于对照组(t=5.28,P<0.01);躁狂组OFQ水平低于对照组(t=-2.4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抑郁组OFQ含量与HAMD、MADR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07,P<0.01;r=0.541,P<0.05);躁狂组OFQ含量与BRM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750,P相似文献   
144.
目的观察电针对炎症疼痛大鼠下丘脑脑啡肽(ENK)、脊髓孤啡肽(OFQ)含量的影响,探讨单穴电针治疗慢性炎症疼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腰段OFQ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腰段OFQ的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单侧针刺组下丘脑ENK与脊髓OFQ含量比模型组升高(P<0.01、P<0.05),单侧电针组下丘脑ENK与脊髓OFQ含量比模型组升高(P<0.01、P<0.05)。结论单穴针刺与电针可缓解慢性炎症疼痛,其机制可能是与加强中枢ENK、OFQ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孤啡肽(OFQ)以及单胺类递质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研究纽)和60名健康同龄妇女(对照组)静脉血中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血雌二醇(E2)、血清卵泡雌激素(FSH)、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孤啡肽(OFQ)含量和HAMD总分、KM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OFQ与E2、5-HT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01及-0.593,P〈0.05);研究组OFQ与FSH、N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24及0.658,P〈0.05);研究组OFQ与HAMD总分、KM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54及0.631,P〈0.01)。研究组5-HT、NE与E2、FSH、HAMD总分、KMI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OFQ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揭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6.
孤啡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其结构与强啡肽相似,但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低。孤啡肽受体(OP4)与普通的阿片肽受体不同,具有多种功能,如进食调节、学习与记忆、心脏和肾脏功能调节、自主运动、胃肠活动、控制焦虑和应激,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等。文章就孤啡肽系统的功能及其与脑缺血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血浆孤啡肽(OFQ)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RIA)法分别测定24例抑郁患者和31例正常人血浆OFQ的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血浆OFQ水平明显增高(t=2.7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抑郁组0FQ含量与HAMD、MADR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OFQ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8.
内源性阿片肽与电针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月兵  张灿珍  沈丽达 《医学综述》2005,11(1):81-82,89
电针具有镇痛作用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我国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国已从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不同的角度对电针镇痛原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内源性阿片肽是针刺镇痛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以β-内啡肽(β-EP)及亮脑啡肽(LEK)的研究最多。  相似文献   
149.
大鼠侧脑室及鞘内注射孤啡肽减弱芬太尼镇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阐明孤啡吠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在大鼠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了侧脑室(icv)及鞘内(it)汶射孤啡肽对芬太尼镇痛效应。结果:icv及it注射孤啡吠后可减弱芬太尼镇痛效应。结论:孤啡肽的致痛敏作用可能与其抗由μ受体介导的抑制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0.
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对创伤大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和反义核苷酸(ASO)的技术,观察了OFQ对手术创伤应激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下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大鼠icvOFQ0.1μg(0.055nmol)和1.0μg(0.550nmol)NK细胞活性民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明显差异,5.0μg(2.750nmol)明显抑制正常NK细胞活性,手术创伤后大鼠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1μg、1.0μg和5.0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