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109篇
  免费   22921篇
  国内免费   15684篇
耳鼻咽喉   1321篇
儿科学   2583篇
妇产科学   9953篇
基础医学   9282篇
口腔科学   2246篇
临床医学   109451篇
内科学   22343篇
皮肤病学   3214篇
神经病学   3175篇
特种医学   75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5篇
外科学   15622篇
综合类   156447篇
预防医学   35823篇
眼科学   5084篇
药学   53435篇
  480篇
中国医学   234612篇
肿瘤学   19433篇
  2024年   3071篇
  2023年   10830篇
  2022年   10594篇
  2021年   12147篇
  2020年   10311篇
  2019年   11644篇
  2018年   5390篇
  2017年   11447篇
  2016年   12450篇
  2015年   13353篇
  2014年   23168篇
  2013年   22818篇
  2012年   33359篇
  2011年   39220篇
  2010年   39482篇
  2009年   37327篇
  2008年   39433篇
  2007年   33393篇
  2006年   31441篇
  2005年   28519篇
  2004年   29404篇
  2003年   26724篇
  2002年   24931篇
  2001年   27678篇
  2000年   25937篇
  1999年   21447篇
  1998年   20326篇
  1997年   18995篇
  1996年   17150篇
  1995年   15504篇
  1994年   10165篇
  1993年   6674篇
  1992年   5659篇
  1991年   4775篇
  1990年   2854篇
  1989年   2664篇
  1988年   1163篇
  1987年   653篇
  1986年   308篇
  1985年   125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观察轻点刺络法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轻点刺络法+针刺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观察2组治疗前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中浅感觉(上臂、手掌、腿部、足底)评分、本体感觉(肩-肘、腕-手指、髋-膝)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中各电位(P14、N20、P27、N35)的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波幅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电位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各电位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BI分级、MBI总分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生命活力(VT)、总体健康感(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心理健康(MH)、社会功能(SF)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VT、GH、PF、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点刺络法结合针刺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3.
《中医杂志》2021,(2):142-142
《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符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荣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及血管生成素-1(Ang-1)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方法: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二补助育汤组,每组6只,用米非司酮建立胚胎着床障碍动物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妊娠第5天处死小鼠后,检测各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子宫内膜Ang-1和VEGF 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定位。结果:模型组小鼠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Ang-1 mRNA、VEGF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补助育汤组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Ang-1 mRNA、VEGF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二补助育汤可提高子宫内膜Ang-1和VEGF蛋白表达量,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55.
156.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将其归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前来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8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血脂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其血脂检验结果异于常人,医者可根据患者血脂检验结果判断疾病,以便及早进行医治,提高治疗和预后效果,可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分期护理)各39例。对比2组的疗效、各腰椎症状缓解评分、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89.74%,2组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腰椎症状缓解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的SAS评分指标差异性不大,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推拿治疗的期间实施分期护理,可在保障其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缓解其各腰椎症状评分及焦虑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清宫术前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Ⅰ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Ⅰ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对象,以数字号(1~80)形式随机分设组别,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清宫术治疗,对照组行清宫术前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复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前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Ⅰ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显著,可在增强临床疗效的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Akt/m TOR信号通路在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arbamylated erythropoietin,CEPO)促进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小鼠分为Sham组、MCAO组、CEPO组和GSK2141795(Akt阻断剂)组。运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标记增殖细胞,巢蛋白(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小鼠SVZ中Brd U~+/Nestin~+细胞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各组小鼠SVZ内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GSK组小鼠在各评估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分值较CEPO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 d,GSK组小鼠SVZ中Brd U~+/Nestin~+细胞数,p-Akt和p-mTOR蛋白表达量较CEPO组显著减少(P 0. 05)。结论 CEPO可促进脑梗死后SVZ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