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390篇
  免费   11634篇
  国内免费   3777篇
耳鼻咽喉   1045篇
儿科学   3026篇
妇产科学   1363篇
基础医学   4859篇
口腔科学   1740篇
临床医学   24404篇
内科学   17960篇
皮肤病学   4637篇
神经病学   3677篇
特种医学   56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4篇
外科学   6369篇
综合类   68251篇
预防医学   21777篇
眼科学   1767篇
药学   20945篇
  333篇
中国医学   100141篇
肿瘤学   1649篇
  2024年   2215篇
  2023年   7207篇
  2022年   7347篇
  2021年   7591篇
  2020年   6432篇
  2019年   6039篇
  2018年   2689篇
  2017年   5014篇
  2016年   5791篇
  2015年   7037篇
  2014年   14264篇
  2013年   12564篇
  2012年   16211篇
  2011年   17246篇
  2010年   16436篇
  2009年   14557篇
  2008年   16652篇
  2007年   13747篇
  2006年   12751篇
  2005年   12952篇
  2004年   12068篇
  2003年   11088篇
  2002年   8846篇
  2001年   8243篇
  2000年   5828篇
  1999年   4827篇
  1998年   4369篇
  1997年   4347篇
  1996年   4175篇
  1995年   3704篇
  1994年   3281篇
  1993年   2570篇
  1992年   2387篇
  1991年   2338篇
  1990年   2412篇
  1989年   2420篇
  1988年   682篇
  1987年   433篇
  1986年   251篇
  1985年   234篇
  1984年   147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8篇
  1958年   69篇
  1957年   25篇
  1956年   31篇
  195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初诊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1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诊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13例病因分析姚景莉,董俭,谢瑞满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组病因未明,主要影响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和/或锥体束的运动系统变性疾病。自1874年Charcot首次描述本病以来,有关的临床诊断和分型已有很多报道[1]。随着计算机...  相似文献   
953.
孙秉华研究员对白血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54.
全国中医病名下证候规范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955.
胎动不安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凡在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开始症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阴道流血持续不止,或流血量增多,以致流产.若发生在三个月以前的,称为“堕胎”.三个月以后的称为“小产”,又叫“半产”.若连续发生三次以上如期而堕者,称为“滑胎”.本病在临床上需与“胎漏”相鉴别,其鉴别要点是:妊娠经血不时而下,但  相似文献   
956.
葛根汤加减治疗颈病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7.
958.
著名老中医高辉远教授,从医50余载,临床经验甚为丰富。他长期从事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对老年病的诊治颇有特色。尝谓:大凡老年之人,诸脏腑功能多为脆弱,证势繁杂,治疗用药颇难。高师根据老年人生理及病理特点,提出了“掌握老年心理,首要舒畅情志;病多虚实夹杂,着眼攻补兼施,虚为脏器痿瘁,注重顾护冒气;耄年阴阳失调,施宜刚柔既济”的治疗原则。并附病案四则以资说明,足见老师诊治老年病经验之一斑。  相似文献   
959.
面部色诊法中的全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部色诊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已确立,《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五色微诊,可以目察。”它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诊病方法,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诊法的关键在于观不同色泽出现于面之何部,诊相应脏腑身形之疾患,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准确的特点。这种通过局部反映整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不仅与现代全息生物学的理论相一致,揭示了局部和整体的全息关系,同时也是现存中医学中最完善的全息诊断方法之一,值得重视和研究。笔者试就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