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36篇
中国医学   2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蓼科大黄属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经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3)、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4)、大黄酸(5)、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林氏莲花掌素(8)、4-(4′-对羟基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苷(9)、白黎芦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白黎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1)、6-羟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儿茶素(14)、对羟基苯丙烯酸葡萄糖酯(15)、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16)。结论 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唐古特大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2.
制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m Thunb.干燥块根的炮制品,具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临床上以6~12g饮片煎服,但制何首乌饮片常为不规则皱缩块片,厚约1cm,质坚硬,以常规饮片形式煎煮其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出。制何首乌中主要含脂溶性蒽醌类和水溶性二苯乙烯苷类成分,其中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为制何首乌的主要脂溶性有效成分,以游离和结合型共存于制何首乌中。本研究将制何首乌通过气流粉碎成微粉,研究微粉化对制何首乌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影响,探讨微粉化技术在制何首乌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材料、仪器与试剂制何首乌饮片由广州市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提供,经何岚博士鉴定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炮制品。DF-15流水式粉碎机(温岭市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QLM-90K微型流化床对撞式气流磨(浙江省上虞市和力粉体有限公司)、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测定仪(Malvern)、SK250L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Kodos)、Waters1525高效液相色谱仪、UV2487检测器、717自动进样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民间药红三七(支柱蓼Polygonum suffultum的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以及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红三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3β-羟基-新何帕-13(18)-烯(1)、3β-乙酰氧基-新何帕-13(18)-烯(2)、3β-乙酰氧基-何帕-17(21)-烯(3)、没食子酸(4)、谷甾醇(5)、胡萝卜苷(6)、木栓酮(7)、绿原酸正丁酯(8)、杨梅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9)、绿原酸(10)和4-O-咖啡酰基奎宁酸(11)。结论 除化合物4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三七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8、9、11系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价头花蓼药渣饲养所得的蝇蛆作为动物饲料蛋白的安全性。 【方法】 选取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20只。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以药渣饲养获得蝇蛆(其含量分别为9%、7.5%、5%)替代常规饲料中蛋白成分,对照组小鼠采取常规饲料喂养,进行30 d喂养实验。实验期内观察小鼠的表观体征。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眼眶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血生化检测;进行解剖,取其心、肝、肾、脑、脾和胸腺称量,计算脏器系数;取小鼠肝、肾组织,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 【结果】 药渣饲养所得蝇蛆喂养的各剂量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体重、呼吸、进食、活动情况均良好,增重量与食物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血红细胞等)和血生化检测(肌酐、转氨酶等)所得数据间差异基本无显著性(P>0.05),脏器系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切片观察肝脏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成多边形,核圆居中,无血管病变、萎缩、变性和坏死等改变;肾脏的肾小球与肾小管结构清晰,肾小管上皮细胞无变性坏死,肾小囊无粘连、狭窄等组织病变。 【结论】 该实验初步说明头花蓼药渣饲养所得的蝇蛆作为动物饲料蛋白安全、可行,为药渣的生物处理及动物饲料蛋白的开发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5.
何首乌、赤首乌与白首乌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对何首乌、赤首乌与白首乌三者关系的认识极为模糊,甚至许多从事中医工作多年的医务人员也不能说清其中区别,在临床应用中只知所用为何首乌而不知所用为赤首乌还是白首乌。下面试将何首乌、赤首乌与白首乌三者的关系作一下梳理,并将赤首乌与白首乌的性能作一下对比介绍,以期对广大同仁有所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HPLC测定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方法,测定评价48个不同地理种源样品。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XB-18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4∶96),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分别测定头花蓼48个不同地理种源229株样本,SPSS17.0分析结果。结果:没食子酸线性范围进样量在10.24~102.40 ng,r=0.999 9,平均回收率97.32%,RSD 0.52%。所测定样本单株没食子酸含量0.594 6%~0.147 5%,居群间含量0.131 3%~0.330 6%。结论: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头花蓼中没食子酸含量。在头花蓼不同地理种源中,野生居群间和居群内的没食子酸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7.
谢德俊 《安徽医药》2002,6(1):77-77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Red.)或药用大黄(R.-officnae Baill)的根及根茎.其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径,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淤、利湿退黄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肝病的治疗.大黄在具体应用时分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及大黄炭4种,由于经过了不同方法的炮制加工,其功效主治有了很大改变,因而在具体应用时各有偏重.现将4种大黄在肝病中的具体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情况。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著作,对植物基源存疑的种,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山龙眼科至蓼科的共有105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63种,基源存疑有5个科共42种,其中由于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属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25种,并对有混淆的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檀香科、桑寄生科、马兜铃科、蛇菰科及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藏族药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的干燥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藏族药西伯利亚蓼的干燥全草用70%乙醇提取,浓缩,过大孔树脂,依次用水,30%乙醇,50%乙醇,90%乙醇洗脱,对9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硅胶,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反相色谱Rp-18)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0%乙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4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酚性化合物,1个三萜化合物以及2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山柰酚(kaempferol,2),木犀草素(luteolin,3),番石榴苷(guajavarin,4),邻羟基苯甲酸(o-hydroxybenzoic acid,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胡萝卜苷(daucosterol,7),谷甾醇(β-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藏族药西伯利亚蓼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寻找藏族药西伯利亚蓼抗痛风药效物质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卢琴  李杰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311-1314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枫蓼肠胃康胶囊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 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系统:乙腈(A)-0.2%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50 nm。结果: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42~310.50、5.95~148.75、6.85~171.25、7.88~197.00μg·mL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104.2%、104.5%、101.0%(n=6),RSD分别为1.3%、1.1%、1.3%、1.6%。结论:本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简便、快捷,可用于枫蓼肠胃康胶囊中4种黄酮苷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